
- 口腔壞菌可能導致多種癌症
- 刷牙、牙線、定期檢查很重要
- 飲食、戒煙酒可預防口腔問題
口腔健康/牙齒護理/癌症|口腔衛生竟然關癌症事?台灣重症科醫生黃軒提醒,若口腔內菌群失去控制,可能隨著身體擴散,增加頭頸癌、食道癌、胃癌、大腸癌及胰臟癌的風險。
重症科醫生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分享,口腔中存在超過700種微生物,正常情況下好菌與壞菌互相制衡。然而,一旦出現牙周病、蛀牙或慢性發炎,壞菌便可能影響牙齒健康,還可能對全身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埋下癌症和慢性病的隱患。
口腔健康|口腔細菌恐誘發5類癌症
頭頸癌
黃軒指出,這類癌症與口腔細菌的關聯最早獲得科學證實,尤其是口腔鱗狀細胞癌(OSCC)。研究顯示,牙周病菌中的「牙齦卟啉單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會干擾細胞凋亡,使不該存活的細胞持續生存,進而促進癌細胞生長與擴散。
食道癌、胃癌、大腸癌
研究發現,食道癌患者的口腔菌群組成異常,特別是厭氧菌「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明顯增加,口腔菌群失衡可能是食道癌的早期警訊。同時,這種細菌也與胃癌及大腸癌有關,長期刺激腸胃黏膜,引發慢性發炎,削弱免疫系統,使腫瘤細胞更容易躲避攻擊。
胰臟癌
胰臟癌的風險同樣不容輕視。黃軒引述美國長期研究指出,患有嚴重牙周病的人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明顯上升。原因可能在於壞菌經由血液進入胰臟,並產生如亞硝胺等致癌物質,加速癌變過程,同時慢性發炎也會惡化腫瘤微環境。
口腔健康|4個方法預防口腔細菌致癌
為避免口腔細菌致癌,引發健康危機,黃軒提出以下4個建議:
- 1. 刷牙+牙線:每日至少刷牙兩次,特別是睡前,並搭配牙線清除殘渣。
- 2.定期看牙醫:每半年檢查一次,牙周病初期幾乎沒症狀,容易被忽略。牙醫能及早發現危險信號,避免壞菌惡化。
- 3.飲食調整:飲食方面應減少高糖及加工食品,多吃蔬果與抗氧化物。多喝水,少含糖飲料,幫口腔降溫。
- 4.戒煙及限制飲酒:煙酒直接傷口腔,也助長壞菌勢力。研究證實,牙周病患者若同時有吸煙與飲酒習慣,頭頸癌風險將大幅上升。
最新影片:
同場加映|4大錯誤刷牙觀念
台灣牙科醫生劉馥萱曾指出,坊間有不少刷牙迷思,例如用力刷牙比較乾淨,飯後要立即刷牙等等,其實都屬於錯誤刷牙觀念,用錯方法可能會導致牙齒受損、影響牙齒健康。
刷用力比較乾淨:為了想刷得比較乾淨,因而頻密而用力地刷牙,有機會導致牙齒磨損,過度用力刷牙,亦可能引致牙齦受傷,另外亦建議牙刷應選用適中偏軟的刷毛為佳。
飯後立刻刷牙:用餐過後,口腔裏的食物殘渣、汽水、果汁等酸性飲品,會產生酸性物質,立即刷牙會導致牙齒琺瑯質損耗,建議應用餐個半小時過後,才可刷牙。假如時間急切,需要即時刷牙,建議多漱幾次口,之後再清潔牙齒。
刷牙就是刷「牙齒」:刷牙並不只刷在牙齒表面上,牙齒和牙齦交界處更加容易滋生牙菌斑,導致牙周病或蛀牙,因此刷牙時,更應該要重點清潔這些位置。
牙膏越涼越有效:牙膏中讓人感覺口氣清新、芬芳的薄荷成分,只是讓人有感覺乾淨的心理作用,其實與牙齒清潔毫無關係,實際上想要牙齒乾淨,最重要還是認真刷牙,與牙膏清涼感沒有關係。
口腔健康|刷牙4大貼士
除了洗牙後,每天刷牙也是維持口腔健康的重要一環!獅王公司口腔護理師深澤哲曾經接受日本《Oricon News》訪問,分享了刷牙及選擇牙膏的4大貼士,以助民眾減低患上蛀牙、牙周病、口臭等口腔問題的危機:
TOPick送「QV溫和潔膚潤露及潤膚膏旅行套裝700份!」🎉!【立即參加】
《醫度問‧醫度答》幫你問醫生! 今期主題:胃部問題,獲選仲有禮品送!【立即參加】
免費成為TOPick會員,隨時參加有獎遊戲、好物試用、會員專享活動! 立即下載HKET APP︰https://onelink.to/f92q4m
TOPick會員迎新大招募,免費做新會員送精美禮品!【立即參加】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親子、健康、生活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