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計就明
雄安新區與四大內銀
內地在 4月 1日星期六通告,決定設立「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河北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並將此新區與深圳經濟特區及上海浦東新區,相提並論。雄安概念「號令天下,莫敢不從」,隨即引發大尋寶,瘋炒所謂「雄安概念股」。但有人歡喜有人愁,在雄安新區範圍內有經營業務的四大內銀股,卻「斯人獨憔悴」!
雄安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概念股就是信就有,不信則沒有;信是有,但實質是沒有,也可預測想像是有。以雄安概念股金隅股份( 2009)為例,暫時是沒有在雄安新區範圍內有經營業務,但因有水泥業務在京津地區,故預測是在雄安新區範圍內有經營業務,因此在雄安概念推動下,成交立刻大增數十倍,股價亦在 4月初兩日間升逾六成,至上週收市股價仍升了 42%。
然而,有媒體翻查資料,發現目前港股中,真正在雄安新區範圍內經營實質業務的,僅有郵儲銀行( 1658)及四大內銀的建設銀行( 939)、農業銀行( 1288)、工商銀行( 1398)及中國銀行( 3988),應該大抵上是以支行形式經營。可惜,四大內銀 4月初至上週收市的股價表現,卻與金隅的股價表現有天淵之別。
今年以來,除農業銀行外,其餘三大內銀都是在港股中,繼騰訊( 700)及滙豐( 5)後,成交最活躍的股份;四大內銀的股價亦在同期,普遍最高升逾一成,算是恒生指數今年向上的動力之一。但在雄安通告出台後,除農業銀行股價保持平穩外,其餘三大內銀的股價都跌了 2%至 3%!
首先看利潤,會發現中國銀行的股東淨利潤在下跌,而其餘三大內銀都能保持輕微增長。可是,再看營業收入,會發現其餘三大內銀的營業收入卻出現明顯倒退,跌幅達 4%至 6%;反之,中國銀行的營業收入卻仍在上升。
三大內銀的營業收入倒退情況固然令人擔憂,中國銀行的營業收入增長亦不樂觀,因為增長主要來自其他營業收入中,處置對南洋商業銀行投資的一次性收益。如扣除一次性收益,中國銀行的調整後營業收入也是倒退。進一步分析,四大內銀的營業收入倒退,主要源於利息收入及淨利息收入下跌,跌幅普遍約一成左右。令人注意的,還有四大內銀的資產減值損失情況。四大內銀的資產減值損失佔營業收入比率連續多年上升, 2016年的比率又創近年新高了!
雄安概念或可炒起百億港元市值的金隅,但對千億、萬億港元市值的股份,如四大內銀,相信仍以基本因素為依歸。正是基本因素一出,「誰與爭鋒」!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 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
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