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缺少75美仙(6港元)一個的口罩,一個國家完蛋了。」武漢肺炎疫情曝露各國沒有未雨綢繆,包括美國政府在內沒有為醫護人員採購足夠的口罩及其他安全裝備,《紐約時報》專欄作者曼約奧(Farhad Manjoo)形容這是一個「驚人的疏忽」。他分析了口罩生產產業,指資本主義令醫療衞生用品生產轉移到海外,批評美國政府在意識到要採取行動時,已經為時太晚。
曼約奧指口罩出現短缺,是美國應對疫情的眾多荒謬之處中「最令人不安的一個」。他稱如果美國及早做廣泛的病毒檢測,本來可以像南韓般將疫情遏制住,避免發生呼吸機和醫院床位不夠用的狀況,但現實是由於一次性口罩、護目鏡、手套和防護服不足,醫護人員無法在避免自己受感染的情況下接觸確診者,因此無法對患者採取措施。
他寫道:「我們沒有為醫護人員採購足夠多的安全裝備,似乎是個驚人的疏忽。」他指如果口罩充足的話,就可以跟從衞生專家的建議,讓患者和公眾都戴上口罩。如今出現口罩短缺問題,情況令人憤怒,他怒斥:「這麼小的事情搞垮一個強大的國家讓人多丟臉:因為缺少75美仙一個的口罩,一個國家完蛋了。」
曼約奧指其實在防護裝備行業,已經預計會出現短缺,但政府一直未有處理。2005年,喬治布殊政府曾呼籲協調防護裝備的國內生產和儲備能力,以應對大流行性流感;2006年,美國國會批准撥款,讓國家戰略儲備增購防護裝備,增加的庫存中除了其他裝備外,還有5,200萬個醫用口罩和1.04億個N95口罩。
不過,2009年一場H1N1流感大流行,就用掉了大約一億個口罩庫存,政府卻從未考慮補充物資。美國衞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本月在國會作證時說,目前美國的國家策略庫存(strategic national stockpile)庫存中只有大約3,000萬個口罩,但全國預計需求3億個口罩,換言之庫存只是實際需求的10%。
就算美國以至全球供應商提高口罩產能,也無法立即解決口罩不足問題。口罩行業的人士說,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顯著擴大生產規模。加拿大醫療用品公司麥迪康(Medicom)行政總裁拉韋迪爾(Guillaume Laverdure)表示,「我們現在已經超負荷運作,再建一座工廠或進一步擴大產能,將需要三到四個月的時間」。
為什麼美國缺少防護設備?答案涉及資本主義,因為海外製造的成本更低,導致生產轉移。曼約奧說大約20年前,多數醫院用的防護裝備都是美國生產的,但與服裝和消費品等行業一樣,口罩生產已幾乎全部轉移到了海外,拉韋迪爾更說:「中國生產了全球80%的口罩。」
曼約奧指醫院口罩缺貨的原因「與超市中廁紙缺貨的原因一樣」,因為業界改善商品供應鏈效率,採用及時生產制度(Just In Time),大大減低了存貨周轉日數及成本,當需求急增時就沒有足夠的庫存應對。不過今年1月,這條供應鏈斷裂了,中國為應對疫情限制防護裝備出口,其他國家跟隨,令美國醫院要在越來越少的生產商中,採購越來越多的口罩。
曼約奧在文末再次批評當局的短視及無能,他強調儲備足夠的防護裝備是政府抗疫「最便宜、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政府卻在這件事上失敗了,「暴露了這個國家在做最壞打算方面,出現駭人的無能」。
美國《紐約時報》/《蘋果》資料室
【武漢肺炎】專頁
全民自救 抗疫資訊盡在《蘋果》
來源 source: http://hk.entertainment.appledaily.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