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2年7月15日 星期五

保守黨:約翰遜之魂依然揮之不去|英揆爭奪戰 #政治時事 #約翰遜

經過兩輪投票之後,領先的是原財政大臣辛偉誠(RishiSunak),在第二輪投票中獲101票。緊隨其後的是深得基層黨員支持的前國防大臣莫佩琳(Penn ...




經過兩輪投票之後,領先的是原財政大臣辛偉誠(Rishi Sunak),在第二輪投票中獲101票。緊隨其後的是深得基層黨員支持的前國防大臣莫佩琳(Penny Mordaunt),得83票。被視為約翰遜傳人卻不願公開承認的外交大臣卓慧思(Liz Truss)則排名第三,得64票。這三位人物目前看來最有可能晉身最後兩強。

不過,排名四、五的兩位候選人的背景則較為有趣。2017年才進入國會的前任平等事務國務大臣巴德諾赫(Kemi Badenoch)以49票排名第四,她是這次選舉之中立場最明確的反左、反自由派「文化戰士」,作為非裔的她卻高調反對對英國存在隱性種族主義的指控,認為此等指控是在煽動種族分裂;她亦反對約翰遜政府正在推動的對網上「合法卻有害」言論的管控立法。

以32票排名第五的則是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董勤達(Tom Tugendhat)。他是個曾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服役的前軍人,有對華強硬立場,代表黨內左翼,卻從來沒有加入政府為官的經驗。但他卻以其沒有經驗為其賣點,稱此可作為保守黨新政府帶來一個新開始。

在上述5人之中,只有巴德諾赫和董勤達有就具體政策提出具體主張,但偏偏他們很明顯將在下周的投票中被逐一排除。留下來的三位頭馬,只具個人形象和政治方向,但各人都避談具體政策,希望爭取到最多黨友的支持。

約翰遜的兩種取勝之道

在約翰遜個人誠信破產被迫請辭之後,這次保守黨黨魁選舉有一個明顯特徵——再沒有任何候選人敢像約翰遜一般以反體制的吊兒郎當形象示人,各人都爭相表現自己的專業形象,也沒有人願意打着「約翰遜2.0」的旗號以吸引其支持。由此可見,整個保守黨大概沒有人都再要一個像約翰遜一般的人當領袖。

然而,仔細看看選舉走勢,約翰遜玩弄政治遊戲的精神卻主導着這次選舉。

從當選倫敦市長、勝出脫歐公投到任相,約翰遜一以貫之的取勝之道,就是其政治人格。政治信念並不重要,能以風格惹人討好才是勝利關鍵。到英國脫歐之爭愈演愈烈,留歐派與脫歐派變成了選民的身份認同之際,鮮明的政治立場則成為了約翰遜的另一利器。

這兩種特質,正正是他2019年帶領保守黨贏得30年未見大勝的關鍵。

這兩種特質,似乎也將決定保守黨下任黨魁(也即是下任首相)將會由誰人奪得。

辛偉誠的迅速沒落

在本周初,人們普遍相信大熱門非辛偉誠莫屬。首先,他在疫情之中主掌財政,派了數以百億計英鎊的錢,聲名大噪,其後雖然受到妻子避稅、擁有美國綠卡等醜聞影響,也因為參加過約翰遜的違規生日派對而被罰款。但在約翰遜前路未定之際,辛偉誠挺身「跳船」,帶動了官員們連續兩日的辭職潮,最終迫得約翰遜不得不接受其「回天乏術」的事實,因此人們認為辛偉誠應記一功。

同時,金融界出身的辛偉誠在公務上一直有能幹之名,其疫情下的預算和未來加稅政策也得到不少正面評價,只是踏入本年以來應對通脹的政策備受批評。不過,在其辭職信中,他表明與約翰遜經濟政策立場有重大分歧,似乎是要表明最近讓他失分的政策是出於約翰遜。

而且,在其他候選人都大呼減稅之際,辛偉誠則鶴立雞群,表明要對人民誠實,要先控制好通脹才能考慮減脫,表現出對民粹主義的堅決拒絕,因此得到不少黨人支持。

因此,在選舉開跑之初,人們都認為其他候選人的目標就是要爭取成為「第二位」最後出線者。

以公關跑出的莫佩琳

不過,辛偉誠的勢頭很快就被莫佩琳大幅蓋過。莫佩琳宣布參選之時,以長近三分鐘大賣「愛國主義」的競選影片作開場,外人看起過有點造作和過火,卻似乎得到保守黨草根選民的垂青,使她短短數日內民望急升,在賭盤的預測上,她也成為了明顯的大熱門,迅速超越和拋離辛偉誠。

莫佩琳自幼喪母、父親患癌,有着具故事性的成長史。她同時以女子之身加入皇家海軍作後備役,也讓人想起「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奮然揮軍福克蘭群島、擊退阿根廷的國家光榮歷史。大學畢業之後,莫佩琳在英美兩國的擔任過政治公關,2010年才進入國會。她在2017年以國務發展國務大臣身份進入了文翠珊的內閣,其後也短暫擔任過國防大臣。不過,莫佩琳最為人熟悉的大概是她2014年參加名人學跳水電視節目「Splash!」的泳衣照。

2016年,她站對了邊,為脫歐一派站台。在社會議題上,她卻是一個自由派,支持跨性別權益。這種立場就讓她能夠在黨內左右逢源,一方面吸收疑歐派支持,另一方面也能與黨內左翼維持友好。而莫佩琳據稱也富有幽默感,與獨來獨往的文翠珊不一樣,能與國會黨友打成一片。

在參選之時,她的旗幟就是回歸像戴卓爾夫人時代一般的基本盤,高舉「低稅、小政府和個人責任」。而由於黨內左翼在選舉開跑之初有其他更好的人選,為爭取價值保守的黨友支持,莫佩琳也極力淡化其對跨性別權益的支持立場。同時,感知到黨人對約翰遜時代一人獨大的氛圍早有不滿,她也明言黨比領袖重要。

公關出身的莫佩琳,在英國各種民調當中也明顯佔優,預計可輕鬆在黨員投票之中擊敗任何對手。然而,除了減稅之類的口號式主張外,人們大概不知道莫佩琳有何具體政策,有何政治信念。曾在她屬下工作多年的人就也表示他們從不知道她所信為何。她的崛起幾乎可全然歸因於其形象工程。這,正正是約翰遜兩大取勝之道的其中一環。

卓慧思舉起「疑歐派」旗號

落後於莫佩琳的卓慧思,雖然2016年「誤入」留歐派,如今卻幾乎變成了疑歐派共推的候選人,得到保守黨前黨魁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一直忠於約翰遜到最後的前下議院領袖李思銘(Jacob Rees-Mogg)、疑歐派組織領袖人物貝克(Steve Baker)等人的支持。在第二輪投票被篩走的疑歐派檢察總長柏斐文(Suella Braverman)已明示支持卓慧思;以對歐強硬聞名的前脫歐大臣弗羅斯特(David Frost)此刻更呼籲排名第四的巴德諾赫退選,好讓卓慧思能吸收其49票。

對於莫佩琳的崛起,各大支持卓慧思的黨內大老也對其展開了輿論攻勢,特別針對莫佩琳欠缺經驗和政績、其願意加入文翠珊政府的事實,以及她較為開放的社會價值。

卓慧思及其支持者所依靠的正正是疑歐派和親歐派的立場區分,希望製造出要保住脫歐「成果」,黨人就應該支持「真疑歐派」候選人卓慧思的認知。這種以黨派認同的對立來賺取政治本錢的手段,也正是約翰遜取勝之道的另外一環。

保守黨黨員對於約翰遜遺留下來的兩手政治把戲,似乎頗為受落。根據YouGov民調,兩人若在黨員投票中對上辛偉誠,都能以大比數擊敗後者,而兩人互對則以莫佩琳佔優。而儘管辛偉誠早已證明了其掌理和制訂政策的能力,但保守黨員卻大多認為莫佩琳或卓慧思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黨魁。

至此,無論保守黨議員如何投票,最終交到黨員手上選出來的,大概只能是另一個「約翰遜」,這也許是製造公關形象了得的莫佩琳,也許是保守派疑歐立場清楚無誤的卓慧思。踢走了約翰遜這個人,其精神卻長存在保守黨之中。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hk01.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