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掃呢頁CODE去手機
請LIKE FACEBOOK“新專頁”THANKS!
鍾意我? D 熱爆文章嗎?
即刻“讚”接收更多熱爆?!
唔要再顯示

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揭 AIA「一條龍」賺到盡 [壹週刊 - 1411] __,M1,

今個月初,是食衞局前局長周一嶽(右),加入友邦任首席醫務官及企業顧問後首度現身,講解弄至滿城風雨的醫療保險。左為當日有份講解、與AIA是「合作夥伴」的 ...


今個月初,是食衞局前局長周一嶽(右),加入友邦任首席醫務官及企業顧問後首度現身,講解弄至滿城風雨的醫療保險。左為當日有份講解、與 AIA是「合作夥伴」的馬智勉醫生。

壹號頭條

揭 AIA「一條龍」賺到盡

一本毫不起眼的醫療小冊子,引爆出一個陰謀。早前 AIA( 1299)突然向私家醫生發信,爆出投保人需否住院,竟要符合 AIA的「醫療所需」定義。「簡單手術」如照腸鏡等,鼓勵在日間診所進行,無須過夜。新措施一出,被醫學界狠批罔顧病人安危,之後 AIA不斷公開解釋,但未能釋除疑慮。

本刊經多方渠道收到消息,發現這只是 AIA食事件的第一步。 AIA內部有張「不合作醫生」( Uncooperative Doctor List)的黑名單,將部分醫生排在前面,要保險經紀多加留意。名單中,有風濕專科醫生、王穎妤兄長王紹文的名字在內。而 AIA在解畫記招上邀請的顧問醫生馬智勉,原來上年在尖沙咀開設了「新醫療中心」,並與 AIA拍住做合作夥伴。每日都有經紀帶客人上來參觀,鼓勵在這「診所」開刀做手術。 AIA與部分醫生合作,自然可提供「一條龍」服務、兼且賺到盡。

上年三月,每週一鑊的前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受僱為 AIA香港及澳門首席醫務官及企業顧問,專責醫療保險項目。在此職快將一年,他又要為最近 AIA這壇「大鑊嘢」拆彈。雖然多番解釋,但在醫生界仍引起極大反彈;有醫生指,不少同行都有買 AIA最貴的醫保「 CEO plan」,正考慮「 cut單」:「呢個 plan包好多嘢,好多醫生都成家人一齊買。依家 AIA單方面收窄索償條件,對投保人好唔公道。」他自己亦已決定「 cut單」:「個 agent識咗好多年,預咗會反面,但都無辦法。」

本刊過去曾多次接獲讀者投訴 AIA,包括自己的保單成了「孤兒單」,及友邦拒賠治病費等等。

公關災難

馬智勉醫生(右)熱愛賽車,在二千年更曾與郭富城(中)登上頒獎台,但近年就鮮有獲得獎項。

事件始於今年一月, AIA向私家醫生發信,重申:若投保人入住醫院做照腸鏡等、可在門診處理的「簡單醫療程序」,而又不符合該公司判斷為「醫療所需」( medically necessary),有可能不獲住院賠償。有病人即爆照腸鏡過程並不簡單:「要清空條腸,就要先飲幾公升藥水,將腸內嘅穢物屙晒出來。其間屙到無力,屙到頭暈眼花,有一定風險。」

本刊再拿到一份只供 AIA特級客戶查閱的「健康之寶」小冊子,列明哪一項「身體小毛病」,推薦到「診所」進行。除了照腸鏡,當中竟包括氣胸、腰椎穿刺等高風險手術。 AIA之後回覆本刊,表內手術只作參考用途,旨在闡述公司的醫療保障,已擴展至日間手術,無需留院也可獲得賠償。而有關留院是否醫療所需,由主診醫生提供足夠資料證明。

有保險業界人士指,若病人由私家醫院轉到日間手術中心進行小型手術,最多可節省三倍開支:「好似照腸鏡咁,坊間日間手術中心夾埋都係幾千蚊左右,但每間私家醫院收費差距就好大,好似養和咁,起碼要兩、三萬元。」

疑似黑名單

據知, AIA會定時統計每名醫生的索賠原因,部分醫生會列入「不合作醫生」名單,要經紀多加留意。記者閱覽該「不合作醫生」名單,發現表內包括現職風濕專科醫生、王穎妤兄長王紹文。本刊就名單一事向王紹文查詢,他要求記者先留下問題,但最後並未回覆。至於另一位在名單內的外科醫生岑緯邦,其診所職員表示不會接受傳媒訪問。

本刊查詢 AIA,對方坦承有「不合作醫生」名單存在:「好似有啲醫生寫嘅手術原因,寫極都係『客人需要』、『個肚好痛』,最終都係搵唔到病因。如果係嘅話,我哋會提醒 agent,處理客人理賠時要留意。」他重申只有少量醫生列入名單,不構成「不尊重醫生」。對此,醫學會義務秘書,外科醫生林哲玄則指:「我好有興趣知咩叫不合作。我睇唔到邊一方面醫生需要同保險公司合作,我永遠只係對病人。如果有啲嘢係保險公司要求醫生去做,咁我一定係不合作,我點解要睬佢?佢係邊間醫學士?」

記者到新醫療中心視察,發現不少保險經紀陪同病人照腸鏡。

新醫療中心位於尖沙咀美麗華大廈,據土地註冊處資料,每月租金達二十三萬。玻璃門上,開宗明義有 AIA字樣。

與診所關係密切

AIA的終極目標,是食埋「做手術」的大茶飯。早前 AIA舉行有關醫保的傳媒工作坊,在台上的除了是要補鑊的周一嶽醫生,旁邊竟然有一位並非 AIA管理層的「顧問」、外科醫生馬智勉,而且當日發言時間不少。記者翻查公司註冊處資料,發現馬智勉在去年中,於尖沙咀美麗華中心成立了一家名為「新醫療中心」的手術診所;記者再上門,就發現馬智勉與 AIA,原來關係密切。

在該中心的門口玻璃,除印有「新醫療中心」字樣,竟然亦有 AIA的 logo。在該樓層的電梯大堂,有不少保險經紀陪同病人等候。記者以客人身份查詢,中心職員指:「呢度門診就收八百到一千,唔包藥,就算喺出面睇過都要喺度睇多次先。」她就指若購買了 AIA的 CEO plan,門診當日病人就省卻「先付款再索償」這手續。

記者翻閱新醫療中心的開幕典禮簡報,內容多次提及 AIA的名稱,其中包括「 First and only center named as Premier Medical Provider of AIA」(第一及唯一一間中心被 AIA命名為首間醫療提供者)、」「 Ambassador to take care of AIA customers」( AIA客戶照顧大使)。

有傳王穎妤(左二)兄長王紹文(右)被列入友邦不合作醫生名單,他接獲記者通知後卻立即掛線。

友邦回覆本刊指,雖公司設不合作醫生名單,但沒有違背公司一向尊重醫生的準則。

AIA保費收入最多

各科有卓越表現

本刊獲得的醫保小冊子,詳細說明哪一項手術建議在診所進行,當中包括極高風險手術。

身為中心創辦人的馬智勉醫生,在中心的官方網址介紹他為:「一九七七年香港大學畢業,成績優異,一百五十人中考取首四名。在頭、頸、乳房、食道、胃部、肝、胰、腸、膽囊及前列腺等癌症手術均有卓越的表現。」科科都得,猶如電視劇裡的超能醫生。馬醫生熱愛賽車,多次參加保時捷卡雷拉盃,他的賽車造型照亦放在中心的當眼位置,惟○九年曾被控不小心駕駛。記者發現十多年前他更與郭富城一同參賽,當時奪得第三名。其小兒子馬信山,在三年前曾參加無綫真人騷節目《搵個好男人》,並在 Facebook設立專頁,聲稱自己為「大眼、是 Software Engineer」。

現時新醫療中心除了馬智勉外,另外還有腸胃肝臟專科的李恆輝醫生,以及心臟專科的黃煒倫醫生。前者曾是威爾斯醫院醫生,後者則來自法國醫院。據知新醫療中心在公立及私家醫院挖角,其中包括將軍澳醫院等。而且會在港島區開多一間。

戰略合作夥伴

對於與新醫療中心的關係, AIA公關回覆指,無參與任何「新醫療中心」的投資,但承認雙方是「戰略合作夥伴」。「咩嘢叫做戰略合作夥伴呢?最主要係客人有一個特別嘅服務。因為我哋每一個做嘅個案,去呢啲日間醫療診所,我哋都要客人俾分,睇吓佢做得好唔好,如果做得唔好就會除名。」

馬智勉醫生在 AIA有另一個身份,叫「 External Medical Advisor」,「主要幫我哋睇一啲奇難雜症嘅 case。我哋有一啲個案會交俾佢做一啲研究,同埋話俾我哋聽一啲意見。」公關又解釋當日馬智勉醫生在記招上出現,是因為:「佢喺腸胃鏡方面係一個好有經驗嘅醫生,所以邀請佢嚟。」

馬智勉的回應與 AIA可謂口吻一致,指 AIA沒有參與投資及營運,他們是 AIA其中一個 panel doctor。當日出席開幕禮的 AIA經紀,都是「以個人身份和名義出席」,但亦承認目前是第一家「 Premier Medical Provider of AIA」,日後將有更多此類型日間手術中心及醫院加入行列。他又強調:「照腸鏡和小手術,風險和在醫院相若,但病人會比較方便和減少交差感染。」

香港醫學會義務秘書林哲玄坦言, AIA背後有龐大團隊支援:「所有嘢做到滴水不漏,好難觸犯任何條例,但大家想要嘅醫療服務係唔係咁?」

友邦早前表明,上年是該公司上市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年,但今次「醫療所需」糾紛,似乎還要花些時間拆彈。

收緊入院門檻

姑勿論如何,有不願公開身份的醫生直指,近日 AIA已收緊病人入院門檻:「原本有病人已排期入院照腸鏡,寫好晒詳細證明病人屙血,情況嚴重要求入院。但係上星期病人同我講 AIA唔批, claim唔到,但以往一直都可以,最後個病人被迫喺日間手術中心做,病人梗係好無奈。」

林哲玄醫生舉例指,日間診所做手術亦有其風險:「好似有個三十幾歲嘅成年人,我用手摸已經摸到腸裡面有個腫瘤,但腸唔係全閉,呢個 case係可以喺屋企飲瀉藥,無話唔得,但風險高好多。同埋我之前已經摸到個腫瘤,掃描、驗血基本上一定要做,如果喺醫院當然一齊做埋,排好手術期先出院。但係如果喺中心做,做完又要自己去化驗所做掃描,再隔多個禮拜先嚟覆診,程序上係可以,但係香港人想唔想要呢種服務?」

他補充,現時市民購買醫保十分普遍,政府必須確保醫保覆蓋範圍及條款是否合乎公眾利益:「之前政府推自願醫保,我都係諮詢委員會成員之一,當時政府希望市民增加對醫保嘅信心,但討論咗兩年,理賠原則同條款差唔多冇傾過,依家呢件事爆出嚟,我諗政府都要留意。」

Cut單潮

醫保保額比較

事件已演變成 AIA與醫生界的爭辯, AIA公關對收緊門檻一事,向醫生「開火」:「我講一個 example,如果係好急需當晚即時 emergency入院做手術,我相信我哋絕對係一定會作出賠償。但如果係急需但排期兩三個星期,都唔去等待時間較短的日間手術中心做,咁我哋就會懷疑點解佢要話係急需?」

有 AIA前線員工指,事件已嚴重影響士氣:「初步對生意無影響,但係好多同事都質疑,點解要出封醫療須知信。有部門阿頭甚至喺 Facebook搞一人一 claim report活動,叫啲同事俾客人睇,證明正常情況係 claim得足。」但有其他保險公司經紀就指,近日不少持 AIA醫保的客人,主動查詢轉保單事宜,似乎 AIA仍要繼續拆彈。

買醫療定危疾 保險三大 Tips

不少市民都會購買醫療保險,為求多一個保障,但透明度不足問題一直存在。近日有業界人士就在網上自發群組「 Dark Money」,披露投保陷阱,更坦言:「十個有九個都唔知自己買咗乜!」他們更向本刊大爆,購買醫療保險的三大陷阱。

一、醫保及危疾大不同

坊間不少人都對危疾保險存有誤解,以為是保障較嚴重的疾病,而不少保險公司會要求代理向客人銷售時,建議和其他類型保險一同銷售,「 Dark Money」重申,市民購買危疾保險,原意應是因不幸患大病,未能工作,以保障家庭的開支,如供樓、子女學費等。該類保險較適合家庭經濟支柱或在職人士投保,而不是用作入院手術費等醫療開支。而要索償醫療開支,買的就是醫療保險。

他亦發現市面上大部分保單將大部分保額都投放在危疾,在醫療方面的保額不足:「一般危疾只會包佢保單上列明嘅病,無講就唔包,就算係喺名單上都要患到一定嘅程度,例如之前單原位癌事件,未病到索償要求都唔保。」

二、索償額計法不同

個別的保險公司會有實質數字列明最高的賠償金額,而部分公司就只會以費用成數列明,「 Dark Money」解釋:「有啲會寫根據手術的複雜程度而定,會寫明咩手術 claim幾多 percent,最低見過二點幾都有。所以買之前就一定要拎番 provision嚟睇。但有啲公司只用小中大同複雜手術計,要寫埋價錢,透明度先高啲。」

三、銀行買 plan無 agent跟

近年不少銀行銷售保險,但「 Dark Money」就指,銀行從業員不是保險代理,當投保人需要索償時,就沒有專人協助:「去到想 claim時,佢可能只會問番你啲背景資料,就好似孤兒單,無人教你點填啲 form,服務相對就冇咁好。」

撰文:梁延宇

攝影:財經組

攝錄:財經組

news@nextdigital.com.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