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陷入混沌狀態,年輕人感絕望。合和實業主席胡應湘上周接受訪問,不欲多談政治,惟土地供應問題他過去20年向歷任特首進諫均不得要領。社會躁動不安,他認為是財富集中於政府及地產商之過。歷史上法國大革命、俄國十月革命經驗,沒有國家及城市可以安然度過。他希望香港社會能夠同意大型填海,興建公屋,來一次財富轉移,生活成本降低,香港才有希望。
這位見盡香港潮起潮落,波譎雲詭香港時代的老人,今年已經83歲,自嘲香港填海成功後都已經「蒙主寵召」,作為第三代香港人,希望下一代能安居樂業,將土地歸還香港人。
胡應湘今年將上市公司合和實業私有化後,首次接受《蘋果》專訪談到香港大勢。本報記者一行人上周四到達灣仔合和中心64樓辦公室,途經前執董胡文新房間時,門外名字已經遮上,不過未礙父親與記者談笑風生。
警惕法國大革命重演
胡應湘年少時曾經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讀土木工程,見盡當時稀世的摩天大廈及渡海大橋,帶給他宏觀視野,正如他閱讀香港問題時也從世界歷史角度看,形容財富傾斜至政府及發展商,屬社會問題主因。1789年法國大革命,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最終揭竿起義,「太多財富集中在太少人身上,冇一個地方會好,可能演變成暴動添。」
香港這一代正正有這特徵,「以前你揸勞斯萊斯,啲人會覺得有機會我都想買,依家淨係仇視,呢個係共產主義。」胡應湘說:「好多人俾租樓、供樓壓到不得了,資金去咗邊?第一係政府,盈餘5萬美元1個人;第二係地產商,包括阿叔在內,好公道。」
土木工程系出身的胡應湘打開地圖,提出填海改變香港命運。政府推明日大嶼計劃,背後有董建華旗下團結香港基金發功,不過胡應湘野心較政府更大,希望為香港以1,000萬人口規劃增加土地,「等於屋企請食飯,唔知有幾多親戚嚟,我擺定張12人枱就冇事。」
填海改變香港命運
對於大型基建情有獨鍾的他,提到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僅173呎,僅好過第三世界國家孟加拉。胡應湘認為250至300呎對香港較高人均收入才合理,「傢俬都靚啲,電視都大啲」,故此採取1,000萬人規劃較為合適。
作為政府推行明日大嶼背後一位重要推動者,形容東大嶼是「寶藏」,除了是水淺得5米至10米;附近芝麻灣山頭可以供應填料;地理位置鄰近中環、尖沙咀,可以鐵路連接;海堤只要興建得夠寬,往後填海則未必有額外開支;至於白海豚生存危機,他笑說:「如果你放泥落海,白海豚唔識走,嗰條係蠢嘅白海豚,唔見咗你都唔會可惜。」
胡應湘指着窗外,「百幾年前灣仔都係填海,呢度同春園街都係填出嚟,我阿爺,我老豆,又唔見環境唔好?」至於東大嶼起多少公屋,他認為須由政府決定,「我唔係共產黨,但土地屬於人民,你唔可以要人民同你買(貴)地!香港人住得咁密,如果唔搞公屋唔掂」,胡應湘斬釘截鐵。
「250呎至300呎居住環境,唔係苛求。」胡應湘以自己跟老婆郭秀萍生活做例子,「(後生仔)佢未舒服過,我住過豪宅超過1萬呎,不知幾安心,畀老婆吟兩下就去第二間房,你叫我住300呎就......」
百億闊佬曾住徙置區
胡應湘身邊老友不少「金童玉女」想結婚,高尚職業無不良嗜好,不過都嘆他們上樓不容易,「劏房咁大都要幾百萬,政府有責任解決,我成日提:地價作祟,畀返自己建築費係天公地道,地價就唔係。」香港年輕人須有低成本居住環境,才有機會往上游,「香港好多百億闊佬,有啲以前住徙置區,有屋住,呢啲叫upward mobility。」
不過,香港政府推出「送中」條例引爆政治風暴後,明日大嶼撥款亦勢將暫緩,而本身這項極具爭議性的政策有可能難以推行,「地冇多到,人多咗,啲嘢只有貴,樓價只會夾上,好多人唔係想買樓住,而係今年唔買,明年仲貴。」
胡應湘希望民眾及政府可以合作,「如果收返嚟嘅薪水,大部份畀咗租金,同埋成日顧住買樓,點會有穩定前途?」他又婉惜年輕人認為填海是益發展商及商賈,「我83歲,填得嚟都見到訃聞,蒙主寵召,我係香港第三代,(提填海)係為咗香港人。」
至於是否贊成積極使用《收回土地條例》,他直言不少發展商帶頭反對,怕影響在新界土地利益,「我提過呢個觀點(行使《收回土地條例》),比行家鬧我,話我好似共產黨,但我係盡我對香港責任。我又唔係要名,唔係要利,我夠皮架喇。」
記者:周家誠 陳東陽 李海澄
攝影:譚德潤
影片:
採訪:周家誠 陳東陽 李海澄 余曉芸
編撰、旁白:余曉芸
攝影:Season、Gary
剪接、後期:許碩允、余曉芸
編導:許碩允
investMAN
For People of Style & Substance
掌握理財智慧 感受生活品味
http://facebook.com/investMAN.hk
胡應湘以史為鑑,指財富過份傾斜令社會不穩,若然香港大規模填海、廣建公屋,就可以令年輕人安居,得到向上爬的機會。(譚德潤攝) | 胡應湘早於八十年代推動大規模填海。(譚德潤攝) |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