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掃呢頁CODE去手機
請LIKE FACEBOOK“新專頁”THANKS!
鍾意我? D 熱爆文章嗎?
即刻“讚”接收更多熱爆?!
唔要再顯示

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

郊外引水道變奪命深淵 近危動物有入冇出



橫跨本港郊野的引水道,原來已變成受保護動物的奪命陷阱。有生態工作者在香港3條引水道進行為期1年研究,期間發現逾千隻兩棲及爬蟲類動物被困引水道,身體狀況遠差於野外其他同類,其中逾百隻更估計因食物不足及寒冷而死亡。《蘋果》日前到西貢蠔涌視察,短短一截200米的引水道中,便發現近50條被列為近危物種、受法例保護的香港瘰螈被困,要經人手救回。

記者:梁御和

現時全香港共有45條、全長120公里的引水道,橫跨港九新界各郊野,由水務署管理。這些引水道一般設在山腰位置,將附近山澗的淡水及雨水導入,引至各水塘儲存。為加強集水能力,引水道被設計成高3至4米,兩邊牆壁幾近垂直。本報早年曾揭發署方在引水道牆壁髹上含有毒物質的油漆,令牆身更光滑;野豬、赤麖甚至行山人士因此不時誤墮引水道受傷被困。

記者日前偕同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的生物多樣性調查經理蘇樂軒,到城門、筆架山及西貢蠔涌引水道實地視察,在蠔涌一截200米的引水道發現49條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近危」的香港瘰螈。蘇樂軒估計瘰螈是被雨水由山澗沖入引水道。

現場所見,香港瘰螈行動緩慢,被免被水道的湍急水流沖走,不少瘰螈與同伴疊在一起;也有部份不斷嘗試爬上引水道牆壁逃走,但由於兩邊牆近乎垂直,未爬到一半便不支跌回引水道中。

蘇樂軒指,香港瘰螈居於大石較多、水流緩慢的山澗。由於臨近繁殖期,牠們會四出爭取交配及產卵,「條引水道就好似屏障咁將郊野分割,瘰螈跌咗落去有入冇出。」被困的瘰螈最後只能隨水沖到水塘,「但係水塘嘅生境同山澗溪流好唔同,都係死路一條。」這批被發現的香港瘰螈要由人手救回,放回附近山澗。

除了香港瘰螈,記者視察時也發現其他兩棲及爬蟲類如青蛙、蛇被困引水道,當中部份已死去。其中一條水律蛇被發現時奄奄一息,「被困嘅動物除咗面對食物問題,水道下面亦缺乏掩蔽處畀佢哋休息,好多會累死或凍死。」

早於2010年,蘇曾到城門、筆架山及石崗引水道進行為期13個月研究,期間在引水道內發現並記錄47種、逾1,210隻兩棲及爬蟲動物(已撇除可自行爬出引水道的品種),其中110隻已死亡。蘇又為392隻沿途發現的黑眶蟾蜍作健康狀況統計,發現被困引水道的蟾蜍,身體狀況較正常差。

蘇又為為蟾蜍及香港瘰螈作爬行測試,發現牠們無法爬上髹上防水漆的光滑牆壁,不過只要在牆身鋪上尼龍網,近半便可藉此爬出。「我哋倡議水務署喺全港引水道每100米鋪一塊,成本唔高,唔會影響集水能力,但可以減低生態影響。」蘇樂軒也計劃將研究報告交予國際學術期刊,希望可引起關注。

水務署回應指,大部份引水道在1960年前落成,早於郊野公園成立;該署未來進行改善引水道工程時,會諮詢漁護署意見,有需要時會加裝設施,減低野生動物誤墜風險。漁護署則指,曾派員到蠔涌一帶視察,惟未發現有香港瘰螈被困;又指如有需要會向水務署提供意見。

香港瘰螈原居於大石較多、水流緩慢的山澗。 橫跨香港郊野的引水道設計深達3至4米,兩邊幾近垂直,令誤墮的動物「有入無出」。 圖為蠔涌大藍湖路引水道 引水道兩邊幾近垂直,令瘰螈無法爬出回到原生地,最終會餓死或被沖到不適合其生活的水塘中死亡。
記者在引水道中發現近50條被列為「近危」的香港瘰螈被困,要由人手救出。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