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掃呢頁CODE去手機
請LIKE FACEBOOK“新專頁”THANKS!
鍾意我? D 熱爆文章嗎?
即刻“讚”接收更多熱爆?!
唔要再顯示

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夢想與麵包兼得 九十後的故事︰邊個話無得揀! [壹週刊 - 1399] __,M1,

智匡形容偵探的工作既似記者,又似演員。為了不讓目標人物起疑心,他常會以不同裝扮示人,而眼鏡就是他的重要道具之一。壹號專題夢想與麵包兼得 九十後的故事︰邊個話無得揀!根據最新發表的「快樂地球指數」,全球一百四十個國家和地區中,香港的快樂指數僅列一百二十三位,排名比中國、敍利亞、烏干達等國家更要低。常言道,活在香港,甚是艱難。九十後的這一代,才剛出生就遇上了香港主權移交和金融風暴。昔日那個機遇處處、經 ...


智匡形容偵探的工作既似記者,又似演員。為了不讓目標人物起疑心,他常會以不同裝扮示人,而眼鏡就是他的重要道具之一。

壹號專題

夢想與麵包兼得 九十後的故事︰邊個話無得揀!

根據最新發表的「快樂地球指數」,全球一百四十個國家和地區中,香港的快樂指數僅列一百二十三位,排名比中國、敍利亞、烏干達等國家更要低。

常言道,活在香港,甚是艱難。九十後的這一代,才剛出生就遇上了香港主權移交和金融風暴。昔日那個機遇處處、經濟騰飛、只要肯搏肯捱就有出頭天的香港,在九十後的心目中,只是一個只曾耳聞、不曾親證的國度。

那些並非出生於小康之家,又沒有父蔭母幹的年輕人,或許愈長大就愈會發現,即使努力讀書考上大學,並不代表生活能得以改善,不少人甚至連想儲夠三百呎小單位的首期都遙遙無期。

活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年輕人除了投身金融地產行業,或發奮讀書做專業人士,又有何出頭天?本刊今期訪問了四位出生於平凡家庭的九十後,用自己的故事,訴說生在香港地,如何兼得夢想和麵包。

靠講大話打工

智匡專做「盡職調查」( Due Diligence Investigation)等商業起底,但不時亦會接手「搵仔女搵老豆」的個案。

咖啡廳前,站着一個高䠷的身影。或許因為他的高度與門楣相若,在人群中更顯得鶴立雞群。身穿白色襯衣、黑色長褲、架着一副有框眼鏡的他,看上去予人斯文穩重的感覺,實在很難想像他是一個「見光死」的私家偵探。

廿六歲的周智匡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偵探,入行純屬誤打誤撞。智匡說自小已經留意警方的通緝公告,逛街時也會不期然留意周圍有沒有通緝犯出沒:「我天性比較多疑,鍾意觀察。」從社會科學系畢業後,他花了好一段時間思索究竟想從事怎樣的工作:「我想搵一份適合自己性格嘅工作""」

機緣巧合之下,網上一則招聘廣告引起了他的好奇,該廣告並沒有寫清楚招聘的職位及工作要求,只列明歡迎社會科學系的畢業生申請。於是,他膽粗粗申請了。他不知道實際上申請的是什麼,只知道大概是做些資料搜集,而薪酬比大學生的平均月薪一萬三千元還要高很多。

由偵查 BB班做起

第一天上班,老闆即把一大疊文件放在他的桌上,細看之下原來是一疊履歷表,而他的任務就是逐一查證履歷上提供的資料是否屬實:「我嗰時先知原來我係負責查嘢。查嘢,講緊係好似查案咁查。」老闆一聲令下,他就開始埋首致電不同的公司和學府,八小時後,所有資料驗證終於完成。「唔知因為公司冇窗,定係因為壓力,第一日返工就好似呼吸唔到咁,要走去廁所抖吓氣。忙完一輪,先發現呢個只係偵查 BB班。」

之後的日子,老闆反覆要求他「查呢樣查嗰樣」,例如叫他隱藏自己身份,然後打電話給「陳總」身邊的人套料,或是親自上門到「李總」的舊辦公室打探他的來頭之類,似乎是想讓他先打好偵查的功架;而他亦漸漸熟習這樣「旁敲側擊,扮鬼扮馬去套料」的工作模式。

三個月試用期過後,他開始接手配合行動組的任務,由這一日開始,每日上班他的腎上腺素都會直線上升。他憶述,有一次接到一單案,懷疑一名目標人物私通其他公司牟利,老闆安排智匡去貼身跟蹤他,偶爾還要偷看目標人物的短訊,就像在《寒戰2》中, Janice Man在 HMV跟蹤梁家輝的一幕。「不過 Janice Man太廢啦,跟人唔係咁跟㗎。」跟蹤期間,有數次差點露出馬腳,幸好最後有驚無險,更成功取得關鍵情報。「自己好似做緊金田一嗰啲偵探,其實都有少少『虛榮感』。」他的嘴角不期然地往上一抹。

偵探並非單純是大話精

還有讓他特別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客人想他們幫助打探失散多年的父親下落,但線索只有一條:目標人物在七十年代時,曾住在某徙置區。該徙置區早已清拆,智匡只好每天都到徙置區原址附近,逐家逐戶明查暗訪。就這樣大海撈針了一星期,最終得悉要找的人已經不在人世,雖然結局並未能讓客人一家團聚,但總算幫客人解了心結。

要當一個成功的偵探,就必先學會說謊。儘管一般人會把偵探與「大話精」畫上等號,智匡還是認為自己的工作有其意義:「我一開始都會覺得點解自己返工要返到扮鬼扮馬,躲躲藏藏。後來先發覺,做呢行嘅意義在於以不同身份幫助不同客人。咁份工又切合到我嘅性格,幾開心啊。」

大學畢業 走去耕田

一件汗衫、一條運動褲、一雙水鞋就是嘉榮的日常工作服,極盡簡樸。

智匡的工作需要常動腦筋,而鄒嘉榮的工作則講求體力勞動。廿五歲的他同樣讀社會學出身,畢業後卻成為了一名全職農夫。你以為他過的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嗎?不盡然。不要以為五天工作、朝九晚五是政府機構和銀行職員的專利,其實農夫亦然。

從大澳搭小艇來到二澳,再沿岸邊行數十分鐘,便會到達香港的桃花源,即是嘉榮工作的地方。那裡土地平曠,有良田美溪,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犬相聞,而且沒有電話信號。田野間,一個黝黑的長髮身影正在收割,只見他躬腰數秒,再站起來的時候已有一把金黃色禾稻握在手裡。

「唔係嘛?讀咁多書,出嚟做農夫?」面對家人朋友的質疑,嘉榮通常一笑置之。嘉榮並不在意外界對他的種種看法,他重視的只有自己的想法:「我畢業論文嘅題目係做農業,嗰時開始已經對農耕好有興趣,同埋本身唔太喜歡城市急速嘅生活,鍾意靜靜哋。」的確,單憑他走路時的步伐、說話時的語氣、耕作時的姿態,已見到他做事總是不徐不疾,舉手投足都予人悠然自得之感。「曾經跟我阿媽落田,嗰陣嘅記憶係依稀嘅,但都好開心,喺田度捉草蜢捉青蛙,後來自己讀書時再重新認識農業,發覺呢一種生活係自己想要嗰種。」

每日返工都有無力感

嘉榮工作的地方叫二澳農作社,佔地面積等同三至四個維園,會出產正宗香港生產的稻米。訪問當日,正是稻米採收之時,嘉榮整日都忙於收割。

嘉榮成為農夫前,也嘗試投身不同行業,但每次做一、兩個月就會萌生去意:「每日返工都會有種無力感,唔想自己因為份糧、因為想穩定就去做啲返一陣就會覺得好悶嘅工。」早在寫畢業論文時,他已經到訪過二澳這個令他驚喜的農地,當時他心想:「如果我可以喺度做嘢就爽」飽嘗為了「麵包」而盲目工作的無力感後,他決定跟從自己的心意,把自己的履歷寄給農地負責人。老闆對於有年輕人有意入行感到又驚又喜,並願意開出每月一萬多元的工資、五天工作的待遇請他來務農,就這樣,嘉榮開展了歸園田居的生活。

在香港,耕作早已被視為低技術的夕陽行業,嘉榮卻不以為然。「一塊田,都可以係一個好好嘅學堂,可以學到天文地理經濟。種嘢都唔係將種子放落去淋水就生,仲有好多技巧;又例如,好似雲嘅形狀、風嘅方向、天色嘅轉變,通通可以睇到嚟緊嘅天氣係點,而家已經練成相信自己多過天文台。呢啲都唔係喺書本學得到。」

談到行業前景,嘉榮也毫不憂心:「只要一日我哋要食嘢,我哋就唔可以冇咗農業,除非發展到唔使食嘢,咁就可以真係唔使做啦。而家講緊農業復興,大家都開始關心食物安全問題,所以其實農業幾時都有得做,係視乎大家點樣做。」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想不到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在今時今日的香港也適用。「喺呢度會有好多新奇有趣嘅事,每一日都會見到唔同嘅嘢,可能嗰日會見到蛇啊,有可能見到有啲唔知咩生出嚟。你可以睇到自己真真正正咁做一樣嘢,係由零做到佢有收成,呢個感覺好開心。」說罷,嘉榮的身影又再度隱沒於田野間。

愈醜愈愛

昭蓉閒時喜歡用自己的臉作畫布,練習化不同題材的特技妝。

廿二歲的陳昭蓉,靠一雙手主宰自己的人生。她,不算是很艷辣的那種女生,但化上淡淡的妝容,更顯得清秀可人,從頭到腳都散發着一股藝術家氣質。大概是相由心生,她的氣質正正源於她由小到大培養出來的藝術修養。小學,鄰座的同學執筆練字,她就拿起顏色筆畫畫;中學,她選修藝術科;大專,她在家人支持下繼續走藝術之路。今天,畫畫、素描、時裝設計、化妝、雕塑、髮型設計,什麼都難不到她。

別看昭蓉漂亮斯文,就以為她一定是走「女神」路線,其實她的專長是特技化妝。平日無事就喜歡把自己化成血淋淋的喪屍、畸形的外星人等,反正是愈醜愈愛:「大專時,發現自己好愛啲好誇張好爆嘅妝,對靚女妝反而冇乜興趣,可能因為嗰啲妝個個都化到,冇挑戰性,哈哈。」於是,昭蓉以此為目標,決定要走這條路線。「點睇自己鍾意咩?就係睇你做咩嘅時候最開心。我知自己唔係讀書嘅材料,所以冇諗咁多,知道自己鍾意設計,特別係特技化妝,就邊打工邊儲錢,希望完成到夢想。」

而家唔試 第日無機會

做化妝品專櫃售貨員、接大型活動的化妝工作,又經營化妝品網店,她秉着午餐也不捨得吃的精神,拼命儲錢;一年半後終於儲夠本金十萬元,在荃灣西的商業大廈租了一個五百多呎的鋪位,擁有了人生第一間工作室—— Sweney Chanie Studio。回想那段瘋狂儲錢的日子,昭蓉形容,很是艱苦,但從未後悔。

Sweney Chanie Studio至今營運已三年,規模愈來愈大,工作室不但已經由荃灣西搬到旺角朗豪坊,她更計劃再搬到一個更大的鋪位,擴展特技化妝工作室,同時做面具、雕塑等。事業走上軌道,口碑愈來愈好,客人也多了,她開始兼顧護膚療程。另外,她又加入了北京電影製作的團隊,不時到北京幫忙化特技妝,汲取相關經驗,順便偷師。「其實一開始冇諗咁多,都係抱住而家唔試,以後都冇機會試嘅心態。好感激以前嘅自己冇放棄。」

昭蓉在自己的手指上塗上特製的塑形膠水,再用紅色酒精顏料上色,三兩下就完成了這隻幾可亂真的斷指。

昭蓉擁有紮實的繪畫根基,再配合她細緻的特技化妝技巧,創造出來的作品總是天馬行空。

一年勤力三個月

志楊憶述,家人從來不支持他創業,反而希望他努力讀書成為專業人士,但志楊一直堅持己見:「我知道自己冇行錯路。」

沒有父幹,可以圓「老闆夢」嗎?廿四歲的蔡志楊,以親身經歷告訴你答案。志楊小時候,莫名其妙地不嫌魚市場的腥味,總是喜歡跟家人到魚市場,或許是這樣,他與海鮮結下不解緣,命運的伏線就此埋下。

倒帶回看九年前,就讀傳統英文男校的志楊,不喜歡受制度規限:「讀書成日唔專心,但做啲無聊嘢時就會好專心一意。」所謂「無聊嘢」,就是做點小生意。點子多多的志楊,初中開始就懂得逛二手市場搜羅潮物,放到 Yahoo拍賣;又會到深水埗買幾十元的珠仔和皮革,邊自學邊製作飾品放售,十五歲時已經月入過萬:「其實我一開始對皮革製作一竅不通,自己買本書,買啲工具,揼揼吓就誤打誤撞做咗香港第一批賣自製皮革嘅人。」

一個點子 一盤生意

為保大閘蟹質素,每一批貨都會由志楊親自試食,無懼膽固醇超標。

志楊的人生轉捩點,是大學時期。剛升上大學的他,覺得生活前所未有的空虛:「走堂、幫人補習、拍拖,感覺好唔充實。」於是,他又再度燃起了做生意的衝動,希望給自己一個奮鬥目標:「我好鍾意蟹,特別係大閘蟹。當時我諗,如果上網都可以買到又平又靚嘅大閘蟹就好。」擁有驚人行動力的他,就把一個僅在腦海中浮過的點子,轉化成現實──波士大閘蟹速遞,就此誕生。

中學時做買賣生意賺回來的十萬元,他一直儲着,直到今日終於有用武之地。要經營一盤由零開始的生意,過程並不簡單,他先親自致電內地大大小小的大閘蟹供應商,洽談、驗貨、談合作。之後,利用免費社交平台 Facebook和 Instagram做宣傳。

三年後的今天,生意穩步上揚,他要額外聘請多名員工和車隊應付繁忙的生意。談到做生意的竅門,志楊說最緊要老實:「會好努力控制大閘蟹質量,都唔會加價,要有承擔,唔怕蝕底。」雖然他賣的蟹價錢定得低,但以今年來說,在大閘蟹旺季時的營業額已過百萬,而他在這個旺季賺來的收入,已足夠讓他在其餘日子,追求自己的夢想,享受人生。

生在香港,真的沒有追逐夢想的選擇嗎?是沒有選擇,還是不敢選擇?

撰文:張馨文

攝影:梁譽東、鄒潔珊

攝錄:鄒潔珊

news@nextdigital.com.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