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掃呢頁CODE去手機
請LIKE FACEBOOK“新專頁”THANKS!
鍾意我? D 熱爆文章嗎?
即刻“讚”接收更多熱爆?!
唔要再顯示

2019年6月29日 星期六

【反惡法】德國報紙全版刊登港人文章 作者寄語大家毋忘自己的根 __,文章,

投稿到德國報章刊登並不容易。
香港人出錢出力登海外報章抗爭,也有人喜歡用「外國勢力」解釋,但要搞清楚從沒外國勢力叫香港人做事,只有香港人付出努力和心靈呼召外國關注。早前兩位土生土長 ...


香港人出錢出力登海外報章抗爭,也有人喜歡用「外國勢力」解釋,但要搞清楚從沒外國勢力叫香港人做事,只有香港人付出努力和心靈呼召外國關注。早前兩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投稿至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獲得全版刊登,我們聯絡到兩位作者楊先生和Dr. W. Ma,他們表示不希望露面搶了焦點,故選擇以書面回覆訪問,並鼓勵香港人繼續加油。

相關新聞:【引渡惡法】我未成年 請幫我血債票償



其實這次投稿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於柏林旅居的楊先生6月12日一整天都在留意直播,因無法親身支持香港,身處異鄉也想盡一點香港公民的義務。當過記者的他第一個想法就是投稿報刊,希望讓德國人明白香港處境。「6月12日徹夜完成第一稿,發到不同的報社,僅有《法蘭克福匯報》一位編輯回信,說欣賞我的熱情和論點,不過其他編輯認為文章立論點跟他們的政評相近,所以不予採用。」未知是否「616」200萬遊行再令國際關注,數天後編輯再聯絡他,說如果再找到一位在香港的作者,談香港人的感受和想法,聯合楊先生那篇從世界公民角度出發、重客觀分析的文章,那或許有機會刊登。最後找到在香港的朋友Dr. W. Ma仗義相助。



別人口中的外國勢力很廉價,但實情歐洲國家重視自己的牌頭品位,要求絕不簡單,對文章的角度、內容提出了不少意見,兩人合共寫了5個版本才收貨,Dr. W. Ma直言難度好比寫學術論文。最後刊出的標題由編輯所起,其他內容則是全由兩位作者撰寫和修改,兩篇文章分別題為〈雙城,一世界〉(Zwei Städte, eine Welt)和〈穿黃雨衣的人〉(Der Mann in der gelben Regenjacke),於6月23日的《法蘭克福匯報》作全版刊出。

相關新聞:【七一怒吼●醫療福利】警闖醫院拉人 醫護陷恐慌 黃任匡醫生:「病人仲點信任我哋?」



兩篇文章中,楊先生刊出的〈雙城,一世界〉(Zwei Städte, eine Welt)從世界民主公民的觀點,提出3大論點爭論何以德國和歐盟應多幫助香港。1)香港向來是世界民主的一部份,其自由和法制不獨保障香港特性,也同時保障歐洲在東亞的利益。2)七百萬香港市民已展現出極高質的民主素養,屬世界民主運動,在策略還是道德上,歐盟都應該予以支持,不應放棄七百萬「民主盟友」。3)香港是世界民主陣型於中國領土上的前線陣地,歷史已證明香港在亞洲以至世界上的特殊意義,歐盟在亞洲其他地區找不到替代品。



Dr. W. Ma覺得以香港人的角度看,一個人用死亡去控訴政府,是很痛苦的,在富庶的香港更是不可思議,但梁先生的故事幾乎完全被外國媒體忽略。於是,他列出梁先生的遺願(全面撤回送中、救香港等),把它們傳送到歐洲和世界各地。文章題爲〈穿黃雨衣的人〉(Der Mann in der gelben Regenjacke)。文中刻劃6月16日在太古廣場旁天橋鳥瞰示威者的畫面:和平的示威者如海,高喊保衞香港,是Dr. W. Ma一生中最難以置信的畫面。示威者手機的閃光燈令人想起64的維園燭光,但時移世易,現在大家高呼 「Hong Kong is not China」,不變的是,30年前後,大家仍在對抗獨裁,捍衞自由。



楊先生作為一個旅居海外的香港人更特別寄語香港人:記住自己嚟自邊度,好好珍惜保護佢,盡你所能,盡做。「香港人對香港有一份特別的感情,無論去到世界哪裏,都有着強烈的牽絆。這份感情有時可以正面,也可以是負面的,但這份感情的厚度,卻不會因為人在異地而變得稀薄,反而會隨着時日越益濃厚。」或者你曾為這個地方灰心過,都請你記得曾為這個地方感動過,背後都是源於大家對香港有着深厚而不可分割的感情,香港人加油,盡做。



記者:司徒港燊

編輯:鄒仲安



-----------------------------

吃盡地道食材、尋找隱世海島絕景,《籽想去沖繩》暑假強勢推出!

《籽想去沖繩》足本全閱

-----------------------------

7月4日起 《蘋果動新聞》只限升級壹會員閱覽

繼續撐蘋果!



投稿到德國報章刊登並不容易。 香港人在柏林舉行的反送中集會。 香港人在柏林舉行的反送中集會。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