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凱廸單人匹馬取得近八萬五千票,菜園村的高婆婆專程到點票中心道賀,場面感人。
封面故事
香港自救再出發
佔領運動以失敗告終,政制發展又原地踏步,過去兩年香港民主運動方向頓失,社會一片躁動。不過,二百二十萬香港人本週日以最和平的方式,以手上的選票發聲。
結果,香港人再次寫下奇跡。主打「反官商鄉黑勾結」議題的民主自決派朱凱廸,憑眾志成城之力,由寂寂無聞變成真票王,單人匹馬取下新界西近八萬五千張選票;雨傘運動學生領袖香港眾志羅冠聰,也在港島區以高票入局;被視為屬「邊緣港獨派」的青年新政,更有兩人當選,連同多名傘運後冒起的政治素人如小麗老師,以及傳統泛民交棒成功,來屆立法會非建制派獲得的直選議席,將出現多達十張新面孔。
新人殺出血路,本土派新興力量崛起,反映香港人求變的決心,這批立法會生力軍,如何回應時代的呼召,如何在未來的抗爭路,為香港人帶來新希望?
朱凱廸 土地戰士
關注土地議題的朱凱廸愛以農業術語作比喻,播種、澆水、開花、結果掛在口邊。一一年區選大敗後,朱凱廸搬到八鄉的一段歷練,應該是有機肥料,栽種出這個立法會八萬五票王。
二○一○年,朱凱廸帶頭抗爭之下,立法會仍強行通過高鐵六百億元的撥款,未能保住菜園村。不過他沒有氣餒,更決定搬到位於八鄉的菜園新村居住,親自走近人群。起初,鄉民視他為外來者,但他努力融入鄉郊生活,更竭力協助村民解決遇到的種種不公事,非法傾倒泥頭、非法收地等問題一一跟進,今日鄉民已視他為八鄉「議員」。
就是這段日子,讓朱凱廸見盡種種「官商鄉黑勾結」:「去年認識一位朋友反對某條村收地,即使抱住個孫都被斬多刀,新界有好多恐怖襲擊因土地問題而發生。」今年,朱凱廸協助元朗橫洲公屋項目被收地逼遷的村民申訴,兩度遭恐嚇,但他沒有噤聲,反而利用選舉論壇,告知全港市民這數年的經歷,不斷追擊具鄉事派背景的梁志祥、王威信、何君堯,論壇上的「勇武」,成為朱凱廸今次選競的轉捩點。
阿廸認為,香港人明白他所說的「官商鄉黑勾結」,是因為香港近年發生的件件大事:「林榮基事件、周永勤退選、梁天琦被取消參選資格,令港人更加警惕。」
對抗暴力
「勇武」背後,阿廸卻一直承受沉重壓力,幸而妻子一直非常支持他,他勝選談到一家受恐嚇時忍不住痛哭:「我希望佢會知道爸爸並唔係為咗自己……佢長大咗就會明白。」雖然阿廸一家已暫時搬離八鄉,但他說﹕「如果要發生都冇辦法,香港人要自己企出來反對政治暴力,如果你唔企出來,冇人會再願意企出來。」
七月中報名參選,手上資金不足二十萬元,義工寥寥無幾。週末選舉宣傳黃金時段,也只能在幅員廣闊的新界西開設兩、三個街站。勢孤力弱的朱凱廸,卻沒有放棄一直堅持的理念。他視競選為「一個鼓動人的過程」,他會刻意去到人流不多的元朗大會堂對開空地派單張,爭取更多跟居民溝通的空間,了解民情。
以環保起家的朱凱廸,也花大量時間在街站以絲網印衫、自製競選橫額、回收「卡板」造枱,吸引街坊注意力之餘,也造就機會讓競選團隊跟街坊交流對社區的看法。這種競選方法的成本效益遠低於傳統政黨的一套:「票數上贏唔到,我相信會有另一把尺衡量結果,就係我嘅團隊之後會形成乜嘢力量出嚟。」
朱凱廸和競選團隊義工的關係,亦有別於傳統政黨或候選人,他不會向義工下達指示,讓對方被動地執行,他鼓勵競選團隊成員提出不同活動,從外至內體驗「民主自決」的理念:「如果我哋嘅民主運動或選舉『樁腳』,都係用嗰種我俾你服務,然後換你嘅選票,派咩都好,我哋其實只會換來一啲好被動嘅人。我就相反,我哋就需要主動的人。」他希望自己的團隊無論輸贏,都可以延續下去,為社區服務:「其實有好多人願意為香港付出更多,佢哋需要嘅係一個機會。」
選擇這種另類選舉工程,朱凱廸非第一人,四年前龐一鳴比他更具實驗性,性質更「土炮」。阿廸形容這是一種累積:「冇龐一鳴發起『一年唔幫襯大地產商』、『港嘢』的話,就冇佢呢一代組織嘅創新。」他選前曾對記者說﹕「今次係一個試金石,係咪已經多到可令一個人勝出呢?我自己都係一個實驗性嘅人,但我哋唔再永遠想着實驗性就係輸,就要行開一邊?我哋係要實驗性咁贏。」
相同的想法,卻帶來不同的後果,上一屆龐一鳴參選新東只獲六千多票,但今年朱凱廸成為新西票王。不過,阿廸認為即使四年前出選立會,也只會一敗塗地。他憶述,當時未能與居民溝通,這亦是一一年區選失敗的主因。
過去四年,朱在大型社會運動中退下火線,未有太多參與反對新界東北發展及政改運動,主力追擊新界官商鄉黑勾結;他有份成立的土地正義聯盟則吸引一眾年輕社運學生參與。去年區議會選舉他捲土重來,參選元朗八鄉南選區,取得近一千五百票,但仍以千票之差落選。
這一次敗選,朱凱廸卻認為是「埋下勝利的種子」,因為他發揮到所想的計劃,令他更有信心。相信這四年在八鄉的生活,令他成熟多了,形容「有啲事要急都急唔來」,市民也會期望立法會議員有一定的歷練。
十年前,朱凱廸投身保育運動,發起中文大學「保樹立人」運動、關注利東街重建、反對拆卸天星碼頭及爭取原址保留皇后碼頭,由靜坐、絕食,以至衝入立法會、衝擊禮賓府,十年來引起市民對不同本土議題的關注。今年他亦參與更多前線抗爭行動,包括與社民連黃浩銘一起在西九地盤天秤掛橫額反高鐵,又到天水圍嘉湖山莊「泥頭山」挖泥抗爭,又在東涌逸東邨舉辦居民市集抗衡領匯霸權,一次又一次將議題推到鏡頭前,爭取傳媒報導,並在個別行動中被捕。
朱凱廸所指的歷練,亦少不了雨傘運動帶給他的啟發及影響,「民主自決」的想法,正是由此而來。他相信他的勝算是前人一步一步做到的成果,「雨傘令年輕人敢講禁忌,作為市民可以為香港做到乜嘢。」他希望本身的理念可為香港人帶來希望,但同時需要更多人走出來:「希望投票嘅人可行出多一步,令呢個希望變得愈來愈大,我哋一起擔起呢八萬選票嘅希望好嗎?」
羅冠聰 反敗為勝
快將成為最年輕立法會議員,廿三歲的羅冠聰,經過數個月的選舉工程,終於可以安坐家中,吃餐安樂住家飯。這個選舉結果,一掃這兩年羅冠聰雨傘運動後的無力感和陰霾,「香港人總係會俾你睇到希望,有一批人喺重要嘅時刻都是會走出嚟,會一齊並肩作戰。」
這一戰,羅冠聰並不孤單。這個團隊的意志力驚人得很,參選初期,羅冠聰的民調支持度只有一至三個百分點,身在低谷,往後的路就是要努力爬上山頂看風景。眾志團隊有近二百名義工,部分是雨傘運動時認識,亦有參與學生運動的戰友和支持者,他們日日夜夜在網上、在街上替羅宣傳拉票,「為咗接觸夜晚返工、放工嘅選民,佢哋擺咗連續二十二晚銅鑼灣深宵站,由夜晚十點到凌晨十二點幾……我哋希望用勤奮同誠意感動更多人。」
選舉後期,羅的民調升至有望爭奪港島最後一席,整個團隊士氣高漲,黃之鋒做了羅背後的男人,企街站拉票的肉緊程度猶如自己參選一樣;雨傘時的學生領袖周永康、岑敖暉亦在造勢大會為羅站台;填詞人黃偉文在面書以歌詞加持:「誠心祝福你,捱得到,新天地。」還有敢言的六十八歲藝人葉德嫻,更親自走到街頭為羅打氣,「佢陪我巡遊港島拉咗半日票」;對手司馬文宣布棄選後,亦呼籲支持者轉投「有才能有願景」的羅冠聰。選前的民調,羅的支持度攀上百分之十的高峰,最後成為港島非建制派「票王」,一人獲五萬多票,僅次於獲西環祝福的葉劉淑儀。
事實上,「羅 37」這條從政路充滿跌宕。兩年前他是學聯常委,以「真普選」為目標,號召市民重奪公民廣場,掀起一場波瀾壯闊的雨傘運動,其間更與四名學聯成員代表佔領市民和學生,與政府高官對談,獲得最高的掌聲和光環。
一直捱打
光環既然由人民賦予,也隨時會被褫奪。「雨傘」一撐七十九天,學生領袖在後期進退失據,失掉抗爭者的信任。傘運結束,羅冠聰未能好好休養生息,就要肩負起學聯秘書長重任,獨力面對退聯公投接二連三的壓力,但最終無法挽回學聯四分五裂之勢。他的光環被拆掉,網民恥笑他只是由學聯成員小圈子選舉產生的三十七票秘書長,羅 37不代表學生聲音,「過咗雨傘後見證到,好多人都回歸冷漠,似乎對社會都失去當初有嘅熱情同關懷。」
堅持是會有回報。今年四月,廿三歲的羅冠聰聯同黃之鋒等人成立政團「香港眾志」,推動香港人未來十年民主自決,並以主席身份參選立法會。願景宏大,但頻頻中箭:堅離地的英文名 Demosistō、錯漏百出的創黨大會、募捐的方式備受質疑。
一邊打仗一邊中箭,羅冠聰回望過去,有感自己跟香港一樣,一直在捱打狀態,「心情的確好複雜,因為過去的確有好多波折,面對好多難關。」在艱難的日子,其實有失也有得:「過去兩年學到、得到嘅嘢,會令我喺抗爭路上繼續前進。」他們累積了政黨最重要的本錢:群眾。羅的競選團隊曾戲言,如果羅獲得三萬七千票,則重提羅的花名「羅 37」。這個結果似乎可以為羅另起名字︰羅五萬。
如今羅冠聰由一個學運參與者搖身一變成為「尊貴的議員」,過往不願他參與政治的羅媽媽擔心得很:「我會同佢講,我依然做緊一樣我認為正確嘅事,我希望佢唔好擔心。」羅媽媽的白髮與日俱增,一直勇往直前的羅冠聰自覺沒做好兒子的角色:「為搞選舉或者之前搞學運,係怠慢咗好多屋企嘅事,以及同媽媽嘅溝通,希望未來有機會彌補到。」
劉小麗 社運老師
十月後的立法會九西選區,女人擔起整個天下,當中非建制派票后,竟然是參選時被視為「黑馬」的傘後政壇素人劉小麗,獲三萬八千多票,比有大黨背景的現任議員黃碧雲、毛孟靜還要多。
公布當選後,四十歲的劉小麗稱因身體不適,僅回應記者五分鐘提問就離開,「一路以嚟我嘅知名度都比較冇咁高,可能係經歷選舉論壇之後,有啲片段係引起觀眾注意,知名度高咗,會查番一啲經歷,對我嘅理念有多咗認識,我諗呢個係我成個選舉工程嘅里程碑。」至於會否跟其他政黨或候選人合作,甚至組新政黨,她表示需要時間整理和沉澱。
本身是理大專上學院講師的劉小麗,也許沒想過從政。傳媒曾以「社運人士」形容她,其實她是半途出家,社運年資只有兩年多。一四年初《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被斬,令她意識到要為公義發聲,否則為時已晚,遂走出象牙塔,與理大學生成立大專生為主的組織「青年重奪未來」,更參與反對大白象工程、反對新界東北發展的行動,擴闊了她對改變社會的想像。
數月後,香港爆發雨傘運動,劉小麗發揮喋喋不休的講師本色,在旺角佔領區成立「小麗民主教室」,向群眾講解社會不公的議題;即使佔領以清場作結,她沒放棄社區,經常跑到旺角行人專用區擺檔,宣揚民主理念,儲下一群大叔大嬸支持者。
「依家選舉有個好熱心嘅司機做義工,佢一年前喺旺角聽小麗民主教室,後來今年中見到我哋有個行動話招募一百位同行者,佢記得小麗就報名。我哋個團隊最高峰應該有二百人。」其競選團隊成員說。她亦跟朋友成立新網媒「蔓珠媒體」,專門報導弱勢社群的故事,亦有社區生活。
雖然支持者眾,但小麗的身份經常遭「左膠」同路人質疑。她曾因「公民抗命」撐小販非法擺賣被捕罪成,罰款一千八百元,事後理大校方指會就她「秘撈」一事展開紀律聆訊;部分同路人則指小麗出賣小販,為選票而被捕。
後來她考慮參選立會,在六四集會及七一遊行共籌得廿八萬元,加上義工數目鼎盛,令她鬥心更強。參選前三個月,她曾兩度轉區,由九東變新東,新東再跳至九西,𠝹票或為選票製造議題的講法不脛而走,令她的選情增添障礙。「其實佢公開講過如果民調話佢支持度極低,就會棄選。」團隊成員說。
左右夾擊
事實上,劉小麗出席選舉論壇表現頗佳,民調顯示支持度愈升愈高,可惜選前數天,小麗的選舉廣告以將立法會一半薪金捐予非牟利機構、與長者同甘共苦作招徠,又提出比學者全民退保方案更進取的「免供退保」方案作宣傳。多年來有份研究學者方案的理大應用社會科學助理教授鍾劍華,即時鬧爆小麗,指她未參與核心會議而自稱學者方案「倡議人」、「發起人」等,涉有誤導成分。
討論左翼路線的小麗早被本土右翼唾罵,但又被左膠「自己人」夾擊,加上曾於網上失言暗示投選游蕙禎入區議會的選民是受性賀爾蒙或者愛情賀爾蒙影響,言論幾番被人「回帶」,網上聲討不絕。被人翻舊賬,劉小麗只是幽幽地說︰「政治人物言行都應該謹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亦表示希望未來四年努力做好墟市工作,推動全民退休保障和標準工時,挽回大家對她的信任。
梁頌恆 港獨後備
議會大革新,新面孔還包括本來不會有機會當選、排在青年新政新西名單第三位的梁頌恆。他轉戰新東,成為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被篩選取消參選資格後的 Plan B,代表本土陣營出戰。
梁天琦今年二月參加新東補選獲六萬六千票,但今次熱普城與本土派選前割席,「國師」陳雲另出名單取下二萬三千多票,梁頌恆則在梁天琦協助拉票下,取得三萬七千多票,主流自決派、本土派共取得六萬一千多票。按投票率計算,本土自決派似乎略略「跌飛」,但梁認為在有限資源下「雙梁」表現尚算合格,「兩個年輕人有咩可能用二十萬同一個月時間,喺新界東贏到一個議席,冇可能。起碼我守住咗呢個陣地,其實係難嘅,因為選票上冇梁天琦呢個名字。」
事實上,傘後組織如雨後春筍,加上本土思潮崛起,青年新政在傘運後初期忽然彈出,其中以梁頌恆和另一當選黨友游蕙禎曝光率較高。去年區議會選舉,前青政成員鄺葆賢難得取得一席,但半年後跟青政「和平分手」,內部亦多次傳出不和,不少成員退黨;路遙知馬力,曾主張勇武抗爭的青政七月一日與本民前呼籲市民到中聯辦集會,怎料發現警力驚人「未集會先散水」。低處未算低,選舉前青政新西參選人黃俊傑又因誤傳台灣新政黨時代力量來港站台,令時代力量不得不急急澄清,種種過失令人對青政失望。
梁頌恆歸咎於青政年資淺,認同有改善空間︰「一群港豬組成咗一個政黨,依家進入立法會舞台,年半嘅時間,一定有好多改善空間,例如喺論政上,如何改善表述嘅水準、論述嘅水平,或者喺很多的操作上,係咪可以更成熟。」
黨內的亂子未解決,黨外勢力又加多腳。《成報》以頭版報導青年新政是梁振英為鼓吹「港獨」而捧起的組織,金主是全國政協委員劉迺強,梁直斥報導抹黑,保留追究權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曾是同路人的熱普城「教主」黃毓民,選前更來個華麗轉身,批評青政是沒有水平的投機派,同區對手游蕙禎只是「𡃁妹」,梁天琦更「未做議員,先做政棍」。
搗亂課室
不過,青政現時有兩個議席,似乎更不怕只得一席的熱普城和被游蕙禎踢走的黃毓民,對於兩個組織有否合作空間,梁反指熱普城應先釐清論述,青政才可作下一步判斷,「佢哋嘅說法喺近半年已經轉咗幾次,甚至我其中一位競爭對手(熱普城陳云根)講到今次已經係一次公投,呢個係佢哋陣營所講嘅,咁我依家要跟邊一套計劃?要等佢哋有整個計劃先會有下一步。」
姑勿論本土派如何內耗,青政面對的是如何延續政治篩選的抗爭。議會裡,他稱會「搗亂課堂」,但不肯透露實質計劃,「我創作嘅招式轉數上係有限,用完大家自己評價啦。」街頭上,他指應要利用議會資源做好社區連結,「著書立說、設立媒體宣揚信念……我嘅目標係喺最短嘅時間,令呢種聲音變成議會嘅主流。」
其他新勢力
譚文豪:非建制派必須合作
傳統泛民政黨世代交替,四十一歲的譚文豪接下公民黨黨魁梁家傑的九東議席。身為民航機師,譚文豪是黨內機場三跑關注組召集人,主力關注交通、環保、土地規劃和動物權益等議題。
二○一○年入黨後,譚文豪三度參與選戰,惜全告敗北,包括四年前排在梁家傑名單後參選立會:「四年前梁家傑同我講佢今屆唔想連任,我哋用咗四年時間部署。」最終成功接棒,他希望繼承梁家傑的理念,捍衞港人引以為傲的民主、自由等核心價值。他形容今時今日議會失衡,進入議會後必須與不同的非建制陣營合作:「特別係一啲特別嘅議題,當我哋需要票去抵抗惡法嘅時候,係必須要合作。」
許智峯:從幕後走到幕前
許智峯是民主黨選情最嚴峻的新丁,五年前他首次當選中環區議員,曾因抗議議會黑箱作業時涉踢傷保安員,被控普通襲擊,事件並未引起廣泛關注,幸他最終脫罪。當選後,許不特別高興,「因為我嘅政治目標係改變社會,做立法會議員只係當中一個過程。」
○三年還是大學生的許智峯,七一大遊行後受到感召加入民主黨,參與政策研究,早年跟隨李柱銘及何俊仁等做事,獲益良多。最深刻是涂謹申就竊聽條例提出數百項修訂,「就係我哋喺背後嘔心瀝血咁寫出嚟。」進入議會後,他將聯合非建制派,「踢走梁振英,千祈唔好俾佢再連任撕裂香港。」
鄭松泰:首要打倒肥佬黎
以「五區公投、全民制憲」為口號的「熱普城」,五名候選人僅得新界西的鄭松泰當選,作為獲黃毓民力捧的熱血公民「二號人物」,他明言感到挫敗,但堅信組織將捲土重來:「全民制憲係香港人嘅出路。」擔任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的他指摘「太多嘅香港人願意選擇沉默、虛偽嘅一面」,呼籲支持者繼續行「堅信嘅正路」。當務之急,是「打倒《蘋果日報》、打倒肥佬黎」,以及用盡所有方法,與其他反對派提出推動五區公投制憲。
游蕙禎:戰勝教主唔開心
以四百票之差險勝黃毓民,奪九西最後一席的游蕙禎,卻不感到開懷。選前兩天被「教主」以連環粗口追擊,「呢條𡃁妹識乜 X嘢」,她卻「以德報怨」:「呢個唔係我想要嘅結果,我希望嘅係同一個咁優秀嘅議員共事。」但她不認同分薄了對方的票源,「沒有兩個人的票源完全重疊。」
游蕙禎畢業於嶺南大學中文系,曾任職行政人員,受雨傘運動啟發踏入政界,去年區選硬撼鼠王芬僅敗,一戰成名,最終以廿五歲之齡成為史上最年輕立會代議士。本土自決派一舉奪得六個議席,對於非建制派的合作,游有保留地回答:「要睇形式係點樣,冇辦法而家好肯定咁同你講話一定會合作,或者點樣同其他人去合作。」
林卓廷(右):追擊 689貪污案
選戰尾聲,一班小業主為林卓廷站台,全因他一直積極跟進屋苑圍標個案。他強調,進入議會後首要「追究梁振英涉貪、廉署風暴、逼政府打擊圍標」。身為北區區議員,亦要「令政府正視上水嘅水貨問題。」
○七年加入廉署前,林卓廷已是民主黨員,一度因不同意黨內行政安排而離黨,「當時係低潮嚟,喺屋企失業咗四個月,個女兩個月大,個仔兩歲大。」之後投考廉署,惟五年前感到中央對港干預日益嚴重,不理太太反對,放棄穩定職業歸黨,今屆從劉慧卿手上接棒進入議會。他感謝自中二認識、「坐隔籬位」的妻子,亦感謝黨友及市民支持。
尹兆堅(左):重奪議席悲喜交集
尹兆堅是民主黨努力栽培的第二梯隊,上屆原計劃出戰超級區議會,但受婚外情事件影響退選,去年區選更失葵青區的議席,卻未有影響其信心,「林肯都輸咗咁多次啦」。今次他成功替民主黨重奪新西議席,過程艱辛,「我以前工作比較散,好似冇主軸」,今次便把選戰聚焦在「反特權、為公義」之上,強調跟何俊仁等合作多年,增加選民印象。
看着選舉結果,尹兆堅悲喜交集,因為多名泛民老將,例如跟他合作多年的李卓人落敗。展望未來議會工作,他希望跟不同黨派「新人」合作,例如票王朱凱廸,跟他關注的議題相近,「有啲位可以求同存異合作,或者可以分工去分路進擊。」
大奇跡日
香港全城萬眾一心,本週日以久違了的團結守住立法會,在非建制派全面碎片化下,議席不減反增,地方直選微增一席至十九席;功能組別中保住現有議席,姚松炎更爆出小冷,光復了建築、測量、都巿規劃及園境界,令非建制派繼續保住三分一政改否決權。然而,仔細分析選舉數據,非建制派支持者絕不會感到安心,箇中原因,是超高投票率下,建制派的得票比率有增無減。
二百二十多萬人走進票站投票,投票率達 58.28%,兩者均創下回歸後新高。翻查數據,過去五次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曾有三次突破五成,不約而同均為香港社會處於較大爭議之時:九八年時為回歸後首次立會選舉,表態反對臨立會;○四年時是沙士後的選舉,當時香港經濟元氣大傷;一二年的選舉,就是梁振英在強烈抗議聲中上場出任特首。
建制得票再追貼
跟上屆比較,今屆選舉新增了三十一萬多名選民,投票人數最後卻增加達三十六萬多。本刊比對選舉結果,若把選民投票取態簡單劃分為建制派及非建制派,後者得票逾一百二十二萬,較四年前的一百零三萬增加逾十八萬票,似乎是「做大個餅」,但建制派的得票一樣有增長,由七十七萬多票增至九十三萬多票,同樣進賬十五萬,增長不相伯仲。
高投票率對泛民有利的說法,日漸被打破。以今次選舉為例,九龍東、九龍西及新界西增加的投票選民中,較多屬建制派支持者,故無從改變三個選區兩大陣營的議席分布;至於成功光復港島區及繼續維持新東六席,則可能歸功於兩個選區新增投票人士較多屬非建制派支持者。事實上,投票率較上屆大幅推高逾五個百分點下,建制派反而收窄了跟非建制派間的得票比率,得票由 42.7%上升至 43.2%。
回歸後,建制派的選舉得票一步一步逼近非建制派,後者面對外憂也面對內患。過去這個反對派板塊一般被統稱為「泛民主派」,但自佔領運動後,傳統泛民凝聚力量大減,當大台被拆,本土派、港獨派與自決派等新興力量全面崛起,但這些新興力量的票源幾乎完全與傳統泛民重疊。結果,今次選舉本土派一舉取下六個議席,雖然未足以跟傳統泛民分庭抗禮,並跟建制派形成鼎足之勢,但已令泛民選票大大萎縮。選票數據顯示,九龍西及新界西的情況最為明顯,雙方的得票已近五五之比。
議會全面碎片化
新興政治力量抬頭,來屆立法會將呈現「碎片化」局面,出現多個「一人黨」,單計非建制陣營便有十人,「大黨」只餘下民主黨(七名議員)及公民黨(六名議員),其餘工黨、社民連、人民力量、街工只得一人入局;新任議員羅冠聰、劉小麗、鄭松泰及朱凱廸也是「一人幫」,功能組別也有最少五人是「單拖」。由於他們沒有政黨的「集體捆綁」,意味政府要跟這些反對力量談判的難度將大增。
傳統泛民中,工黨議席四變一,該黨本週一晚發聲明,形容是「時代的變革」,直指「人民已經發聲,我們必須改變」,但肯定的是,比起政黨,梁振英面對今次的選舉結果必定更為頭痕,甚至成為他爭取連任的最大警號。
攻陷梁振英老巢
上屆立法會建制派坐擁四十三席,但不少元老退下,為求穩守,幕後操盤的西環六月時定下取得四十席的目標,現時剛好達標。有趣的是,建制派失落的議席中,建築、測量、都巿規劃及園境界是梁振英的專業範疇,但被視為「梁粉」的謝偉銓連任失敗,該界別選委又恰好是梁振英當年出選特首的票倉,故失利或影響該界別選委選舉,更進一步影響梁振英的連任部署。
梁振英一直跟非建制陣營「火力全開」,雖然在選舉當日,梁振英回應超區中泛民候選人棄選時,稱「選民唔需要人教佢哋投票」,但他本人一直努力作反面教材,去年初及今年初兩個選舉,一直落力地教選民如何投票,呼籲選民踢走「拉布」議員( Vote Them Out),就算投票當日,他跟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再次提示選民投票意向,認為選民應摒棄在議會製造紛爭、拖延政府政策的候選人。
不過,選舉結果不似他們預期。選舉期間建制派大打「反拉布」牌,反佔中大旗手周融更大灑金錢在報章頭版刊登廣告,懇求選民不要票投佔中搞手,最後學聯領袖羅冠聰卻以高票入局、被取消參選資格的梁天琦的「後備」梁頌恆,連同青年新政黨友游蕙禎雙雙當選,還有佔領時大台咪手之一邵家臻、小麗民主教室的劉小麗亦獲勝,猶如給了梁振英及建制派一記響亮的耳光。
港獨力量大躍進
雖然梁振英一直打壓港獨思潮,但新科議員不乏自決派與支持港獨的力量,這些抗爭力量將明刀明槍跟 689對着幹,抗爭大軍隨時超逾十人,若然發動拉布戰,破壞力必然大增。
選戰前後,非建制派一直強調要守住議會否決權及關鍵少數,事實是,北京對香港的魔爪早已來勢洶洶,包括廿三條立法、再啟動政改,以及針對港獨議題打壓港人的自由。梁振英當日壓過唐英年成為特首,除中聯辦背後發功,更傳是他答允北京執行四大政治任務,包括廿三條立法、推行國民教育、整頓港台及通過高門檻假普選方案,四年過後,梁振英卻一事無成,若他要爭取連任,必然要加碼,也意味未來四年的立法會,需要抗爭的議題只會有增無減。現時餘下的疑問,是這班抗爭新兵,能否成為港人信任的防線。
撰文:黃偉恒、關冠麒、袁慧妍、張馨文、李啟發、陳珏明
攝影:攝影組
資料:鄭靜
news@nextdigital.com.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