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本地薑外賣 app鬥過江龍 贏量輸服務 [壹週刊 - 1383 - 財經] __,M1,

我要外賣的母公司第一線在香港紮根多年,與KFC、Pizza-BOX等連鎖店也有合作,故輕易游說他們使用。Startup擂台本地薑外賣app鬥過江龍 贏量輸服務Uber、Airbnb這些令行業帶來翻天覆地改變的外國公司近年殺入香港,Foodpanda這個外賣app一二年成立,前年亦進軍香港,主攻港島區,兩年間有四十六萬下載量,與超過三百多間餐廳合作,有百多個電單車車手送外賣。其實再早一年已有香港公司 ...


我要外賣的母公司第一線在香港紮根多年,與 KFC、 Pizza-BOX等連鎖店也有合作,故輕易游說他們使用。

Start up擂台

本地薑外賣 app鬥過江龍 贏量輸服務

Uber、 Airbnb這些令行業帶來翻天覆地改變的外國公司近年殺入香港, Foodpanda這個外賣 app一二年成立,前年亦進軍香港,主攻港島區,兩年間有四十六萬下載量,與超過三百多間餐廳合作,有百多個電單車車手送外賣。其實再早一年已有香港公司創立「我要外賣」 app,並吸納了二千五百間餐廳合作。對用家來說,不管是本地薑還是過江龍,只要方便、便宜、多選擇就足夠。雖然過江龍 Foodpanda錢多,贏在起跑線,但不代表本地薑「我要外賣」會輸,憑着本土優勢,兩家公司一樣有得鬥!

我點 sell?

香港人忙,無時間落餐廳食飯;忙完,又懶得落街食。看準香港外賣市場這塊肥豬肉的不單有外國企業,三十歲的黃思坤( Kan)四年前已經跳入外賣 app這個行業,創辦「 Take eat easy」。一二年時, Kan還在遵理教物理,看到手機 app開始流行,覺得外賣需求大、翻單量高,一單收數元已有可觀收入,於是與兩個朋友合資六十萬,創立 Take eat easy。一年半後因資金不足要結業,打算重執教鞭之際,被羅致入大公司旗下的「我要外賣」,做業務發展總裁,「我想睇我當初嘅諗法,有資源下能否成事。」

Kan以前經營 Take eat easy,當時他被「我要外賣」視為競爭對手,有留下這些傳單作參考,沒有想過後來竟會加盟。

現時「我要外賣」的操作很簡單,透過定位或輸入地址,系統便會篩選出能夠送達該地的餐廳,點選餐廳後從餐單中選餐,繳費能於網上或以現金結賬。公司現時與二千五百間餐廳合作,每月活躍人數有二十萬。 Kan回想四年前創辦「 Take eat easy」,無錢無名氣,「當時得兩個同事去搵餐廳合作,當日好辛苦傾得成鴻福堂,合作餐廳要用手機收訂單。而家有十個同事去搵餐廳,免費俾出單機餐廳,有單印出嚟,就唔會漏單。」我要外賣的母公司老闆立文在香港同 KFC有合作關係,好簡單就傾得成。」

一四年 Foodpanda攻港,其母公司是德國第一大創投 Rocket Internet, Zalora、 Groupon、 Pricepanda等都是旗下品牌。 Foodpanda銀彈充足,除了提供如同我要外賣的中介服務,更有百多人的車隊送餐,在港島區經常塞車還有「步兵」運送。面對 Foodpanda以大規模車隊送餐, Kan有一段時間津貼用家五元,以價錢搶客,但他很快選擇不硬碰硬,「市場未成熟,我唔想燒咁多錢,我哋一年燒百萬,我估佢一個月已經要燒呢個數。」他說 Foodpanda在燒錢以高質服務搶用戶群,他寧願先以平收費吸納更多餐廳加入,「因為用家對 app無忠誠度,邊度平就會轉用,我等佢帶起氣氛我先推優惠,客人自然會轉過嚟。」

服務比不上,但本地薑另有優勢, Foodpanda合作餐廳數目按官方網站只有超過三百五十間,遠比「我要外賣」二千五百間為少。因為「我要外賣」的母公司老闆立文在中、港經營 call center多年,與很多本地大型餐廳一直有合作,並且包攬眾多小型茶餐廳,實行大小通吃,比 Foodpanda主攻中高檔餐廳不同。

Kan印製傳單做線下宣傳,吸引用戶,拍攝當日寫字樓大部分 sales正出外爭取更多餐廳加入,兩邊共同發展。

兩個 apps的介面相差不大,而合作餐廳,一個大包圍,一個主攻中高檔。

記者實測

本地薑「我要外賣」與過江龍「 Foodpanda」哪一間較好用?記者到觀塘海濱花園實測,於下午一點半分別於兩間餐廳點了韓式雞肉飯。

Foodpanda由於以電單車送餐,所以牛頭角的海龍餐廳也能送達,由於 app設有劃一最低消費八十元,記者因此點了多一份餐。餐廳半小時後準備好,印巴籍車手再以十分鐘送到,共花了四十分鐘。

而「我要外賣」因要餐廳自行送餐,所以運送範圍較細,記者選了觀塘地鐵站外的新匯聚餐廳小廚,於 Google maps所見地址相距九百五十公尺,步行要十三分鐘。 App的最低消費由餐廳自定,這間餐廳定價一百五十元,成功選了三個餐夠數落單,四分鐘後,便接到餐廳阿姐的電話說:「喂,我哋喺 app收到你 order,咁遠我哋送唔到呀,一頭一尾呀,唔好意思。」記者未及回應阿姐已經匆忙掛線。 Kan指與每間餐廳溝通他們能夠送達的範圍,即是輸入地址後看到的餐廳都應該能夠送到,但最後餐廳決定不送。為一張訂單來回花近半小時,難免餐廳拒接。

Foodpanda有的是錢,除了電單車,更有「步兵」於港島送餐,務求以服務贏得外賣戰。

Kan指大公司喜歡有屬於自己的會員,因此為他們編寫網頁,以他們公司的網頁接單,收費同樣為每張單的 5%。

用家評語

在用家角度, Foodpanda服務較好,不過在餐廳角度,兩者其實相差不大。觀塘的懷舊茶餐廳「開餐達人」兩年前已經加入「我要外賣」。近月 Foodpanda發展九龍區,老闆 Eddie亦將餐廳加入 Foodpanda,老闆 Eddie說在商家而言,暫時兩間公司各有優劣,「 Foodpanda有車隊送,但要為佢度身訂做張高級餐單,價格要定高啲。我要外賣雖然要自己送,但餐單可以沿用鋪頭的,處理上比較方便。」

餐廳運作流暢度不及賺錢重要,他說可惜暫時兩邊同樣未能帶來顯著盈利,「『我要外賣』只收我月費幾百蚊,但我請人送外賣要一百蚊一個鐘,計番成本唔輕。 Foodpanda就直接收我每張單近四成錢,所以每張單我都賺得唔多。」但總括而言,他說以觀塘區計,外賣市場很難做,「我晚市做放題無做外賣,單講午市,以為 OL唔想同人逼,會叫外賣?但佢哋都唔鍾意全日留喺 office,想出嚟放風,外賣自取返去,唔需要用 app落單。」

「我要外賣」只是作為中介,最終送餐與否仍要看餐廳當日有否足夠人手。

Eddie用過兩間公司,坦言兩個 apps對他都沒有太大幫助,仍是要靠實體店生意支撐。

撰文:孫樂祈

攝影:鄭樹清

攝錄:廖健昌、鄭樹清

ed_bn@nextdigital.com.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