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掃呢頁CODE去手機
請LIKE FACEBOOK“新專頁”THANKS!
鍾意我? D 熱爆文章嗎?
即刻“讚”接收更多熱爆?!
唔要再顯示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廿億通利家族 零慈善 搵真銀 [壹週刊 - 1398] __,M1,

通利總行所在的尖沙咀金馬倫里一至九號舊樓,年前近九成業權由通利琴行李子文家族持有,餘下的兩個單位則由「收樓大王」楊世杭任董事的GreatProjectDevelopmentLimited持有。今年初,通利以呎價五萬元,收購最後的兩個單位,統一該業權。(李育明攝)壹搜調查廿億通利家族 零慈善 搵真銀又到了交稅的季節,無論打工仔或者大企業,只能乖乖上繳收入。想避稅,犯法㗎!不過,本刊發現,原來有商業集 ...


通利總行所在的尖沙咀金馬倫里一至九號舊樓,年前近九成業權由通利琴行李子文家族持有,餘下的兩個單位則由「收樓大王」楊世杭任董事的 Great Project Development Limited持有。今年初,通利以呎價五萬元,收購最後的兩個單位,統一該業權。(李育明攝)

壹搜調查

廿億通利家族 零慈善 搵真銀

又到了交稅的季節,無論打工仔或者大企業,只能乖乖上繳收入。想避稅,犯法㗎!不過,本刊發現,原來有商業集團,透過把旗下公司註冊成慈善團體,合法地享有豁免繳稅的權利。

翻查全港近九千個慈善團體名單,竟發現「通利音樂基金」的名字。它屬老牌連鎖琴行通利集團旗下,基金開辦不同種類的音樂課程,幾百元一堂,有考試、有證書,收取市價的學費,亦為虎爸虎媽趨之若鶩。本刊從基金賬目中發現,這個所謂「慈善團體」,一年收入六、七千萬,卻最少十年,無花過一蚊做慈善。相反,基金要求導師向學生推介通利的樂器及音樂書搵銀,賬目中更曾出現多筆「娛樂開銷」等可疑支出。

以慈善牌頭為名,賺錢為實。度出這條橋的、是曾經公開指責親生仔女「係 animal」的九十六歲李子文。來自上海的他,六十三年前創辦通利,賣樂器賣到有廿億身家,持有的物業遍布港九!孎鶪颾 a族透過慈善牌頭,累積財富,但稅務局卻一直欠監督、無檢討!孎@為有份交稅的打工仔,咪話唔嬲。

通利琴行除了賣樂器、演唱會飛,亦有舉辦音樂課程,小至六個月大的 BB可參加 playgroup;三歲以上、大至成年人,則可以學鋼琴、長笛、小提琴等,提供的音樂課程可謂滴水不漏。在通利這個招牌之下,課程有市有價。有為四歲兒子報讀通利兒童創意班的廖太指課程歷時年半,每堂約二百元,「大約半年度又要用幾百蚊買套教材。今個月出通告話遲交學費,要罰五十蚊。相對出面搵私人導師教,係貴少少嘅,不過見個仔學得開心,都值得嘅。」通利甚懂捉摸現今的家長心理,完成課程後,將會有一張證書,而課程期間亦會有讓小朋友表演的機會。

為抬高身價,早前找來在香港大學讀音樂、無綫「巨聲幫」駱胤鳴的胞姊駱胤樺,在通利教流行歌唱訓練及鋼琴班一年,收費再貴一點,一千元四堂。

綜援學琴一樣無優惠

通利創辦人李子文(右)與太太孫文英(左)共同建立通利王國,其引入的日本 YAMAHA鋼琴及音樂課程家喻戶曉,但原來李氏夫婦都不懂彈琴。(《蘋果日報》圖片)

通利整個運作模式,與柏斯琴行相似,都是賣樂器及教班,不過柏斯是商業機構,而通利的一系列音樂課程,由「通利音樂基金」負責,此基金由七八年起,已登記為慈善團體。根據稅務局指引,慈善機構成立的宗旨是純粹為慈善用途及其活動主要為該等宗旨而進行,可獲豁免繳稅。不過,究竟基金多年來做過什麼慈善?翻查過去多年的通利音樂基金賬目,完全無提過!灠 O者早前到通利尖沙咀金馬倫里總店內的音樂藝術中心了解過,告示板只貼出練習室及樂器租金、考試收費、課程招生等資料,還有自家舉辦音樂比賽賽果,偏偏就不見慈善活動的資訊。

記者問職員,綜援戶、低收入家庭有無學費獲減免?對方想也不用想:「無㗎!齱 v唯一優惠是:「如果你係通利學生,經通利買樂器,咪有九折優惠囉。」本刊月前曾向基金查詢他們的慈善活動內容,一直未有回覆。相反,打開基金多年來的賬目,卻只見濃濃的商業味道。

基金老師 推銷樂器

通利音樂基金旗下的音樂藝術中心,吸引大批家長為子女報讀音樂課程,不過大部分家長都未聞中心舉辦過慈善活動,有家長直言:「我以為佢係商業機構,課程價錢都貴,感覺上係賺錢。」(葉漢華攝)

通利音樂基金賬目,單是課程學費,每年平均進賬近六、七千萬元。不過,這只是通利集團收入其中一部分。通利集團最賺錢的項目是賣樂器及音響工程,據過去的報導指,此部分一年營業額達三億元。原來通利集團一直有透過基金,要求旗下導師除了負責教音樂班,更必須做學生的音樂顧問,向學生宣傳及推銷通利的樂器及相關產品,通利則會支付佣金,同時導師不得推廣其他樂器供應商的產品。

翻查通利音樂基金最近十年的賬目,基金列出作為代銷音樂書的佣金,以盈利的三成計,涉及金額由七萬元至十七萬餘元不等。今年二月,有兩名基金導師被廉署控告,指他們轉介學生向另一間琴行購買樂器並收取回佣,違反防止賄賂條例,二人最終被判社會服務令。

娛樂開銷近一成

通利第二代幾年前為公司賬目鬧上法庭,李子文(中)一二年接受傳媒訪問時力數入稟的長女、長子:「係動物嚟, animal,禽獸……呢啲根本唔係人!」卻大讚幼子敬成(右二)「有企業家資格」。(《蘋果日報》圖片)

翻查基金七、八十年代的賬目,更發現有多筆數千至上萬元不等的娛樂開銷,佔收入近百分之二。當年一碗雲吞麵只是五元。但究竟娛樂開銷是指什麼?賬目就並無列明,而政府亦無符。

近年的賬目,雖然已沒有娛樂開銷,但員工薪酬開支愈來愈大筆,往往佔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基金亦有多筆款項會回贈予通利集團,用作分擔租金、人工及貨物等,近年平均四、五百萬。七除八扣後,更要蝕錢。有資深會計師指出,慈善團體不同上市公司,他們與關連公司做交易,並沒有嚴謹的守則。以基金從通利琴行購入產品( goods)的開支為例,一四年的相關開支過百萬元,賬目更講到明是成本加利潤( on a cost plus basis)的價錢,即是賺你錢。其他如廣告費及管理費等雖然列明收成本價,但政府對此亦無監管,「賬目中無列明一句『按公允價值原則』,雖然話係成本價,但唔代表係市價。」該會計師說。

最平的日本結他

通利是本地龍頭琴行,由李子文於五三年創立。李氏五一年從上海移居香港,最初做紡織、絲綢貿易生意,後來經舊同學游說,接手其經營的琴行,並易名為「通利琴行」,英文名 Tom Lee就是李子文洋名 Thomas Lee的縮寫。不過,該舊同學後來私吞貨款一走了之,對樂器一竅不通的李氏夫婦惟有邊學邊做。舊時學音樂成本高,通利主要做外國人生意,到六十年代,李氏將日本鋼琴品牌 YAMAHA引入香港,價錢比德國琴低六、七成,逐步開拓本地鋼琴市場,七十年代中再取得 YAMAHA一套音樂課程的獨家代理權,吸引家長送子女到通利學琴,順勢帶挈樂器銷售。

太極樂隊結他手鄧建明( Joey)人生第一支結他,是七十年代尾在通利買入。他記得那時學樂器未算普及,區內有售結他的店鋪就只有通利及另一間中樂樂器行,「我一望個不知名牌子嘅四十蚊結他,嗰啲噴油好似象棋嗰啲油咁樣,終於花一百蚊喺通利買咗一個 YAMAHA尼龍線結他。當時好似未有 made in China嘅樂器,日本造已經係平啲。第二支都喺嗰度買,係意大利鋼線。」

其後通利更靠賣演唱會門券,另闢財源。前亞視執董及高級副總裁葉家寶,早年曾任職周梁淑怡及陳家瑛創立的製作公司,參與早期的大型演唱會製作。他憶述,八、九十年代:「一做演唱會就會搵通利琴行。」通利會提供「一條龍服務」,贊助樂器、音響、排練室,甚至找到燈光、舞台等合作夥伴,早年通利只會象徵式收取運輸費,製作公司會在廣告或現場鳴謝通利琴行,互助互利。葉家寶指,通利琴行與演藝界一直關係良好,在市政局推出城市電腦售票網之前,他們多找通利琴行在分店賣票,「通利琴行嘅分行比較多,所以賣飛就比較方便。」

銷售演唱會門票是通利的業務之一,凡有熱門的演唱會賣飛,通利門外都出現大群南亞裔「排隊黨」。(《蘋果日報》圖片)

通利連親子 playgroup都搞埋,牙牙學語的 BB已經可以參加。

家族曾內訌

通利琴行的生意愈做愈大,據悉每年營業額數以億計,目前銷售網絡更覆蓋澳門、上海及加拿大。創辦人李子文為老派上海人,認為買磚頭保值,亦可免捱貴租,故六十年代開始購入多個住宅及商廈單位,包括買下整條尖沙咀金馬倫里,闢作通利總店,目前李氏家族在香港持有超過五十個物業及十六個車位,總值超過二十億元。其家族一向低調,不過幾年前李氏家族曾發生內訌。

李子文與太太孫文英夫婦育有四女三子,通利生意一直由二人及長女蘇芳、長子敬章、次子敬天、孻仔敬成共同打理。不過爸爸李子文一直偏愛孻仔敬成,因覺得他入到拔萃,是叻仔。據一名加拿大華人僑領透露,「李子文於暴動後移民溫哥華,得敬成在當地落地生根,仲做到 Vancouver Board of Trade主席,令佢老父感到為家族增光不少。」李敬成亦在當地開設通利分店,「揚威海外」,更令李子文感到有面子。該僑領透露,一直在港打理業務的長子不屑細佬沒實際打江山,成為爭產導火線。

一二年李蘇芳及李敬章更入稟告弟弟李敬成,要求交出公司賬目,當時李子文曾公開斥責子女是「禽獸」、「根本唔係人!」,明言「脫離關係都得」。李蘇芳、李敬章翌年被踢出局,解除董事職務,案件最終遭撤銷。記者早前到李敬章位於半山的寓所查詢,六十多歲的他稱自己已經退休,記憶力欠佳,不欲再提舊事。「後尾成件事都冇完結,到而家都一樣。你而家問我嘢,我更加唔知啦,如果我知嘅話,都唔會有嗰個 case。」

現時細仔已返港掌控通利,並經常加、港兩邊走,記者曾前往及多次致電通利,都指李敬成不在香港。現時通利琴行、音樂基金以及眾多家族物業,均由李子文夫婦及李敬天、李敬成四人任董事,股東是海外註冊公司。本刊亦有聯絡通利琴行及李氏家族其他成員,惟暫未收到回應。

通利代理、銷售多款外國名牌樂器,兼營音響工程,據悉每年營業額數以億計。(李育明攝)

去年在紅館開演唱會、請黎明(左)擔任嘉賓的太極,結他手鄧建明(右)是通利的捧場客,他讚通利代理的樂器性能穩定,令人放心。(《蘋果日報》圖片)

被批評欠道德

監察慈善團體的民間組織「明施慎選」創辦人溫澤君認為,通利音樂基金的運作模式與商業機構相似,「淨係睇個賬目,睇唔出佢係一個慈善機構,睇唔到佢有去推廣音樂嘅慈善項目。」立法會會計界議員梁繼昌批評,通利音樂基金「推廣」音樂教育的模式,與法例上「促進教育」的慈善用途原意有所矛盾,「推廣教育嘅意思就係,免費或以成本價,俾一啲平時學唔到呢啲課程嘅人去享用音樂教育。如果我收你五千蚊,你都嚟嘅,咁呢個有咩社會功能呢?」他指基金的做法在觀感上、道德上都令人難以接受。

已離開通利董事局的李敬章不願再談舊事,至於現時通利賬目情況,他慨嘆:「我以前都唔知,而家更加唔知。」(李育明攝)

通利音樂基金賬目

奧數「牟利課程」吸名校

「華夏盃」以小一至中三學生為對象,初賽有約三萬人參加。比賽當日大批家長帶子女到試場應賽,場面壯觀。

近年家長趨之若鶩的奧林匹克數學比賽,蘊含龐大的商機。本刊發現,有舉辦奧數比賽的教育中心用慈善團體名義,籌辦一系列奧數比賽,多間名校,包括英華小學及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都有參與。不過原來一樣是,掛慈善牌頭,推銷牟利課程,有名校老師指:「最初就係貪佢唔使錢先俾學生參加。」

但據一名小學數學科老師透露,有同工向業界發信,踢爆「香港數學奧林匹克協會」舉辦的「華夏盃」奧數比賽形式商業化,最初以免費的初賽招徠,實質為推銷收費昂貴的晉級比賽及特訓班。

據協會網頁的資料,華夏盃初賽免費,賽前培訓課程三節收費九百八十元、四節一千二百五十元,另有每本九十元的試題集供選購。協會曾被家長投訴,指其兒子獲邀到深圳參加決賽,須參加指定的旅行團前往比賽場地,即日來回,每人旅費竟要九百元。

本刊發現,華夏盃的主辦機構香港數學奧林匹克協會,自○八年起登記為免稅慈善機構。不過收費的華夏盃賽前特訓班,則由協會的關聯公司「香港數學奧林匹克協會教育中心」負責,此教育中心○七年起向教育局註冊,專門開辦私人中小學奧數課程。不過,究竟每年有幾多錢由左袋入右袋?由於香港數學奧林匹克協會屬社團註冊,不需公開賬目,透明度甚低。「明施慎選」創辦人溫澤君指:「佢係咪賺咗錢,然後去避稅呢?會唔會以一個特別高嘅薪酬形式或者顧問費用,而轉咗去同名嘅私人公司?」

香港數學奧林匹克協會每年都舉辦「華夏盃」比賽,負責人葉朱慶(右一)親自上台頒獎。不過,每屆比賽都有大量學生得獎,被人質疑「分豬肉」。

協會負責人葉朱慶,回覆本刊反稱發信者「無恥」,懷疑是被炒的員工所為。「如果二百幾萬可以運作到一個比賽,我諗大家稍為識計吓條數,都覺得係蝕本生意。」他聲稱,初賽有約三萬人參加,動用二十多間學校、五百至六百名人手,協會有按教育局要求向學校支付場租、清潔費及雜費。「晉級賽同決賽需要收費,因為我哋個會都要運作,我哋代辦華夏盃,比賽內容各樣都係來自國內,我哋都要俾番費用佢哋。我哋都會收一部分費用,支持成個比賽嘅運作。」

知悉事件的陳守仁小學數學科科主任梁守謙指,坊間比賽多數是一次性,一系列的比賽形式並不常見。

葉又指,部分成績優異但家境清貧的學生,可獲協會資助報讀課程。記者曾向葉朱慶索取協會的賬目,但他最終未能提供。

本刊發現協會於今年十月突然被稅務局在慈善機構名單中剔除,但協會網頁依然展示「慈善牌照編號」,稅局回覆本刊指不評論個別個案。葉朱慶解釋指協會早前遷址,未及向政府更改地址,收不到稅務局來信,會計又漏交新一年的賬目。協會在本刊查詢翌日,才移除網頁上的慈善牌照編號。

撰文:時事組

攝影/攝錄:攝影組

資料:資料組

news@nextdigital.com.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