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利園山到希慎,打橫新會並排而至恩平,再到白沙、啟超等都是銅鑼灣街道,一個個街名都在訴說利氏家族打造的地盤,自1923年利希慎以天價380萬元購入鵝頭山開始,近百年來逐步打造成「銅鑼灣大地主」的地位。利氏在銅鑼灣持有10幢物業,包括利園1至3、5及6期、禮頓中心、利舞臺廣場、希慎道壹號、希慎廣場,稱得上坐擁半個銅鑼灣,而目前打理希慎地產王國的,就是利孝和夫人女兒兼希慎主席利蘊蓮。
1841年英軍佔領香港,香港第一次土地拍賣在澳門進行,當時怡和洋行以560多英鎊購入銅鑼灣東角地段,即東角、怡和街、渣甸坊一帶,其後興建碼頭、倉庫及怡和大班別墅,成為銅鑼灣第一代大地主。區內多條街道,例如百德新街、勿地臣街等都是怡和洋行歷代大班的名字。
1920年代出現轉變,商人利希慎於1923年以天價380萬元向怡和買入銅鑼灣鵝頭山,轟動全港,即今日利園山一帶,原本打算做鴉片提煉廠,惟其後禁售鴉片。利希慎孫女利德蕙早年於《香港故事》訪問表示:「我阿爺買東角個時,有一個華商話利希慎買錯,但歷史話俾我知,阿爺行呢條路係啱!他話可以移山剷平後可以起460間屋,每月收20蚊租,已經好好賺。」惟最終無法與政府達成協議而告吹,於是興建利園遊樂場及利舞臺,利德蕙稱,當年日本仔打到香港,舉家躲於利舞臺。
利氏家族圍繞利園山道一帶發展,周邊街道以家族中心人物為名,包括利園山道、蘭芳道、希慎道,又以故鄉四邑地名為名,包括新會道、開平道、新寧道、恩平道,而白沙道、啟超道是故鄉四邑名人。時至今日,利氏在銅鑼灣持有10幢物業,包括利園1至3、5及6期、禮頓中心、利舞臺廣場、希慎道壹號、希慎廣場。利氏慧眼商機,看準銅鑼灣商業發展,其中利園3及6期由新寧大廈及禮頓道111號重建而成。今日在其官方網站都自豪地列明為銅鑼灣最大商業大廈業主,投資組合擁400萬方呎樓面。
多年來集中商業發展,較少住宅項目,惟2016年竟鮮有地夥拍興業以33.93億元奪大埔露輝路兩幅住宅地皮。最近已獲批則,兩幅地皮將興建41幢三層高及14幢5層高的低密度住宅,涉及49.68萬方呎樓面。
記者:陳家雄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