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影片】
年輕學童自殺事件越來越多,各界籲抑鬱病患、青年求助,但多條防自殺熱線竟不是「一call即中」。《蘋果》夥同專科醫生測試各志願機構、社會福利署的求助電話,發現多個號碼無人接聽、聲稱服務青少年的電話駁至長者專線;社署號碼更播放刺耳的錄音,多番嘗試也無真人對話,遭醫生批評極不人性化,容易令情緒絕望人士墮至谷底,「(致電熱線電話)好似打上信用卡公司咁,求死嘅人只會感到被遺棄!」記者 廖梓霖《蘋果》及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這兩日分別在中午、傍晚和晚上時段,測試社署、4個志願團體的求助熱線,了解其接線速度和協助是否適切。黃指,社署公開予公眾的熱線為音頻電話,求助者選擇語言、聆聽申請綜援、舉報家暴等服務選項後,才得悉可按0字聯絡社工,耗時太長,錄音聲調亦時高時低,難以理解,社工在朝9晚5服務時間以外,由其他志願機構接線,「但我打到最後都係留言信箱,好無奈。」黃宗顯續稱,若抑鬱病患、情緒低落年輕人願意求助,一般已鼓起極大勇氣,熱線宜在1分鐘內施予援助,但生命熱線的24小時電話5分鐘內也無人接聽,期間循環播出藝人汪明荃、DJ麥潤壽的打氣錄音,「代入求助者角度,我選擇收線」,認為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4小時熱線和一般熱線較能貼近需要,「至少等一陣有人聽。」另外,《蘋果》測試生命熱線新開設的青少年生命專線,接通後竟連接至珍愛生命長者專線,容易引起誤會,撒瑪利亞兩條熱線亦並非每次皆能接通。黃宗顯形容各求助熱線形同機器,或令求助者「更唔開心、更忟憎!」他促社署盡快設立求助獨立熱線、各機構亦應改善服務,盡量做到1分鐘內以真人聆聽求助。曾患抑鬱的前中大學生會會長張秀賢批評社署熱線九唔搭八,「打得去通常都緊急,你(政府)設咁多關卡,等於呃人,浪費咗人地求生機會。」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回覆指,機構因資源、空間有限,最多同時只能接聽5個電話,承認熱線並非每次皆能接通,目前計劃增加熱線,正招募100名義工,盼能盡快集合人手。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則稱,其系統仍在更新中,青少年生命專線暫只有1位義工協助,24小時熱線則有6名義工,平均每個案處理需時30至45分鐘,正尋求人手應付。社署發言人只稱,若求助人需即時協助,撥打24小時後可按「0」字尋求社工回應。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