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掃呢頁CODE去手機
請LIKE FACEBOOK“新專頁”THANKS!
鍾意我? D 熱爆文章嗎?
即刻“讚”接收更多熱爆?!
唔要再顯示

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獻嚴迅奇 冧張德江 林鄭「宮」心計 [壹週刊 - 1402] __,M1,

康文署花一百五十八萬元,將中環與香港站之間的行人通道,變成「故宮隧道」,署方聲稱「不是廣告」而是「展覽」。政府和西九管理局早前發出的十六頁回應,亦否認康文署為西九故宮造勢。(胡智堅攝)封面故事獻嚴迅奇 冧張德江 林鄭「宮」心計本週一,林鄭獲中央批准辭職並搶閘參選特首,自從梁振英宣布不再連任,林鄭東奔西跑以「故宮政治」向中央表忠誠,並私下「欽點」著名本地建築師嚴迅奇,負責西九故宮文化博物館的設計。揭 ...


康文署花一百五十八萬元,將中環與香港站之間的行人通道,變成「故宮隧道」,署方聲稱「不是廣告」而是「展覽」。政府和西九管理局早前發出的十六頁回應,亦否認康文署為西九故宮造勢。(胡智堅攝)

封面故事

獻嚴迅奇 冧張德江 林鄭「宮」心計

本週一,林鄭獲中央批准辭職並搶閘參選特首,自從梁振英宣布不再連任,林鄭東奔西跑以「故宮政治」向中央表忠誠,並私下「欽點」著名本地建築師嚴迅奇,負責西九故宮文化博物館的設計。

揭開這場「故宮政治騷」,其實是林鄭向政治局常委張德江的獻媚之作,本刊發現,早於○二年底,剛上任廣東省委書記的張德江同樣以「故宮」向中央交成績表,可謂一層擦一層,透過籌建廣東省博物館,曾與北京故宮合作,借出展品,實踐「文化大省」的目標,又斥八點八億建新館。而今次獲林鄭「欽點」的嚴迅奇正正是贏得興建廣東省博物館新館的設計合約,當日的簽約儀式竟在香港舉行,儼如主人家出席儀式的,正是力撐林鄭選特首的董建華及梁振英,這條故宮獻媚方程式,透過林鄭競選特首再次循環再用,英語有句話:「 Imitation is the sincerest form of flattery!」

廣東省博物館位於廣州天河區,建築物名稱是「盛滿珍寶的容器」,它外形像一個長方形,精雕細琢的寶盒,寓意放在裡面的都是寶物。建築大師嚴迅奇,度出這個概念,自然能夠符合中國人的心意。○三年,他參加了由廣東省博物館舉辦的公開比賽,憑住這個中西合璧的設計,最終擊敗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經過技術審查、評委會評審、廣州市民網上投票等一系列程序,贏出比賽,更獲得一份四億元人民幣的合約。

翻查資料發現,這個廣東省博物館,原來與人大委員長、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有密切的關係,儼如他的「 baby」,張德江○二年十一月起由浙江省委書記,調任為廣東省委書記,根據廣東省博物館的資料,他於○三年一月一日,即上任不久,已親臨博物館參觀,之後一個月,他向博物館捐出一幅廣東本土畫家林墉的畫作。同年間,廣東省委就決定斥資八點八億元人民幣興建廣東省博物館新館。這個博物館新館,是廣東省「十項工程」的重點項目,亦是廣東省三大標誌性文化設施之一,是當時廣東省文化工程中的最大投資,省政府可謂十分重視。這個新館計劃開展不久,廣東省經歷沙士之患,各地經濟受創,但計劃繼續如期上馬。

同樣搞故宮展

林鄭口中的「老友」、提議在西九建館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當時亦關注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六年,國家文物局局長的他與時任廣東省副省長雷于藍,一同參觀視察新館的工地。新館一○年開幕,單霽翔再以國家文物局局長的身份,與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等人一同出席開館儀式。

事實上,早在新館建成之前,廣東省博物館亦已展開與故宮博物館的合作,在館內放置故宮的展品,計劃於○四年開始構思,○五年初開始展覽,展出部分由故宮借出、以清代中期廣東貢品為主的一百九十多套文物。博物館的網頁記錄特別提到,在展覽的籌辦過程中,張德江更「多次詢問」進展,當時省政府的看法認為「一流的文化精品」及擁有「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是建設文化大省的目標之一,而讓故宮展品在廣東省博物館中展出,正能讓廣東人尋根。那次的展出,歷時半年。林鄭不惜一切在香港建故宮,讓故宮文物在香港展出「更長時間」,甚有獻媚味道。

獲林鄭「欽點」設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嚴迅奇,上週二在記者會上表示,遇上這項目「好興奮,好希望專心為香港做好一件作品」,又指自己「光明磊落,心安理得,唔覺得尷尬,唔覺俾人擺上枱」。(《蘋果日報》圖片)

本週一宣布參選特首的林鄭(後排中),被指由張德江(前排右)「欽點」以延續梁振英(前排左)路線。(《蘋果日報》圖片)

老董 CY都要叨光

很多香港建築師都北望神州,但事實是當時在國內能接到公共事務的香港建築師不多,嚴迅奇憑一己的實力、以華人身份擊敗來自全球的對手,贏得廣東省博物館新館的建築比賽,可說是非常之「威風」,他事後出版一本介紹自己的建築書「 BEING CHINESE IN ARCHITECTURE」,更用到廣東省博物館新館的外貌做封面,而書中他亦提到這個計劃是他在內地工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不過,他個人的里程碑,竟然又見到時任特首的董建華及當時是行政會議成員的梁振英「身影」。翻查資料,當日這個內地項目,多名博物館高層竟然「山長水遠」來港簽約,老董更由梁振英陪同下,出席這個簽約儀式。從當日的大合照可見,董建華比嚴迅奇更似主角,董在致辭時把與廣東省的合作拉到他的「政績」 CEPA上,他說:「我們與廣東省的關係很密切,而 CEPA也正為大家營造商機。」巧合地,梁振英的山頂大宅裕熙園也是出自嚴迅奇手筆,後來梁振英多次申請入則改建,也聘用嚴迅奇。而嚴迅奇領導的設計小組又在西九填海區概念規劃比賽中成為三個優異獎得獎者之一,梁擔任評判,卻被揭沒有申報利益。不過,隨着 689不連任,這個「不懂避嫌」的人已換上了林鄭月娥。

在極大的輿論壓力下,西九管理局於上週二展開為期六星期的公眾諮詢。不過,展板資料被批似大學生功課、諮詢問卷得七條問題,想不想要故宮、應否建於西九、如何選建築師等核心問題卻完全冇影。(李育明攝)

許李嚴建築師有限公司○四年正式與廣東省博物館簽署價值四億元人民幣的合約,當時的特首董建華(第二行左四)及行會成員梁振英(第二行右四)都有出席簽約儀式,站在中央位置,儼如主人家,反而設計師嚴迅奇(第二行右二)要靠邊站。

內地拍檔搞「紫禁城」公司

嚴迅奇八二年創辦的建築師樓「許李嚴」,另外兩名股東是他的港大建築系校友李柏榮和許文博。早於八九十年代,他們已接手內地商業項目,贏得廣東省博物館後,開始涉獵內地的公營項目,包括雲南省博物館。根據其網上資料,「許李嚴」至今已有五十三個項目位於內地,佔全部超過五成,香港佔四成。一五年開始,他們再加強在內地的投資,成立了許李嚴(中國),本刊發現這間公司,有個董事名字叫劉廣( Liu Guang),他透過一家公司持有許李嚴(中國)超過四分一的股權,這間公司亦與嚴迅奇等人一同擁有「許李嚴建築師有限公司」。而這人竟於去年八月,把旗下一間由他獨資持有的科技公司改名為「紫禁城文物有限公司」。公司申報地址為上環一個商業大廈單位,上址為一間秘書公司。

早前林鄭承認,早在去年五月私下接觸嚴迅奇,並在六月正式「私下」委任他做顧問工作,林鄭解釋要做足保密功夫。不過,他的內地拍檔竟湊巧在差不多時間成立了「文物公司」,究竟是有後着,還是保密功夫做得不夠?本週二,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回覆指,嚴迅奇不認識劉廣,亦對其擁有的公司或業務全不知曉。又指,故宮博物館的顧問設計工作是由「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負責,「顧問設計並無外人(包括劉廣先生)參與。」

翻查資料,劉廣並非本港建築師,他的角色更像中港超級聯繫人,除了「紫禁城」外,他在香港曾擁有多間「中」字頭的有限公司,包括「中國網絡通訊技術」、「中國建設工程」、「中國時光科技」、「中國梨園藝術」等,部分獨資持有,部分與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人共同持有。其中仍然運作的「中國事務所」,本刊發現曾牽涉香港上市公司中國農產品交易( 149)一三年在湖北的一單官司之中。案情指,擔任中農顧問的「中國事務所」,未有依照協議向所聘請的律師行支付律師費。估計這間「中國事務所」是從事中港生意往來的顧問工作。

「許李嚴」自一三年起打入珠海保稅區搶攻地皮,先後在區內註冊了三間關聯公司,合共投資六百萬人民幣,翻查珠海市的公司登記資料,三間關聯公司中,有兩間的經理或監事皆為劉廣。劉廣更曾以董事身份,就「許李嚴」進駐一事發言,表示計劃在區內買入一點五萬平方米的用地,以建設在內地的營運中心,認真大手筆。

去年三月,許李嚴(中國)在珠海保稅區內舉行展覽,展示許李嚴的發展歷程,當中亦展出了廣東省博物館新館的模型(右下)。

劉廣的「紫禁城文物有限公司」身處上環海味街的一幢商業大廈之中,但記者上門只見一秘書公司,入面亦只得一個職員,不見任何文物。

「神童」嚴迅奇

嚴迅奇是土生土長的香港建築師,成長於中產家庭,他父母早於七八年已用四十萬買入北角賽西湖大廈單位。他入讀聖保羅男女中學時,特別喜愛美術課,同時開始對建築設計萌生興趣,視之為講求立體的視覺藝術。他入讀港大建築系,由於成績優異,被冠以「神童」的稱號,七六年更以優異生成績畢業。嚴畢業後加入馬海建築工程師事務所,實習兩年後、七九年自立門戶,與拍檔創辦建築師事務所。他的成名作,是八三年的巴黎巴士底歌劇院( L'Opera de la Bastille)公開比賽,嚴以新人的姿態奪獎,嶄露頭角。不過,嚴迅奇為人低調,鮮有談論家庭生活,僅數年前在一次接受訪問中提到他三十多歲結婚,一一年時兒子準備升讀大學。除了建築,他最感興趣的是思考,閒時會看小說,喜歡村上春樹的《舞,舞,舞》。

香港的建築工程,大多是地產項目,講求實際,要用盡空間才能賺到盡,喜愛設計的嚴迅奇曾慨嘆:「在香港的社會文化下,建築只有兩種,一是建築物,二是地產項目,前者講求功能,後者注重呎數和實用率,一切都是向錢看,香港的社會文化如斯,試想,有沒有人會問,悉尼歌劇院的實用率有幾多?」他鍾情文化建築,惟有向外求,參加外國的公開比賽、接大陸的建築項目,他曾表示最滿意的作品是在德國柏林的竹亭( Bamboo Pavilion)藝術裝置。嚴迅奇表示喜歡接內地的建築項目,因為挑戰及創意空間都比香港大,他曾說:「香港的公共建築,以前由建築署壟斷,近年公開招標則主要是兩種做法,一是由地產商主導,例如西九龍;另一種是要求入標者由設計到建築一手包辦。兩種做法都沒有太大空間給本地建築師發揮。」

喜歡比賽

嚴迅奇是行內著名建築師,本刊向多名本地建築師了解,都幾乎一致讚賞他的能力及態度,有年輕建築師指嚴迅奇為人沉實寡言,對後輩和藹,在行內德高望重。「出事」後,香港建築師學會更發聲明為嚴護航,指巴黎羅浮宮擴建,都是由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直接聘任貝聿銘做建築師。上週嚴迅奇在記者會上被問到,是否有感故宮一事被「擺上枱」,他雖否認,但翻睇他過去的報導,就有感他的無奈,因為他贊成比賽,他接受訪問時曾說過:「通過比賽的制度可以培養和珍惜人才,香港沒有這種想法。」諷刺的是廣東省博物館,亦是透過比賽獲得合約,他曾直指內地的建築環境比香港好得多,「所有的公共建築物都拿出來比賽,注重設計的品質和創意。」偏偏他今次直接受林鄭委託,間接扼殺其他建築師透過公開比賽累積經驗、發展創意的機會。

前政府建築師李鉞亦認為,舉辦公開比賽更可取,「年輕一代建築師,好有才華嘅大有人在,再加埋國內而家好多建築師個視野都好廣闊,點解唔舉行一個公開嘅比賽,等佢哋能夠有機會?」大局彷彿已定,林鄭任職政府多年,熟悉政策程序,甚懂得鑽空子,對於只用四百五十萬聘用嚴迅奇而不用諮詢這個做法,她顯然是沾沾自喜,不過該項目只起用華人設計師,就被平機會指可能違反《種族歧視條例》,即使職位非公開招聘亦可能違例,算是棋差一着。而林鄭讓嚴迅奇又做前期研究又做設計,變相「自己開價自己收錢」,有極大利益輸送的灰色地帶。林鄭主演的一場「宮」心計,即使機關算盡,卻已失去了香港人的民心,這亦成為她競選特首的污點。

中環的地標 ifc,是嚴迅奇與美國建築師西沙貝利( Cesar Pelli)合作設計的作品。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於 2003年落成。

嚴迅奇設計的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外形似一個富有現代感的錦盒,總建築面積逾六萬平方米,有歷史館、自然館、藝術館和臨展館四大展館。

「門常開」由嚴迅奇負責設計,意念是代表開放、共享,可是後來被政府在公民廣場外加建圍欄,有違原意。

嚴迅奇上位之路

學歷

中學︰聖保羅男女中學

大學︰香港大學建築學系畢業

簡歷

1976年︰大學畢業後於馬海建築工程師事務所實習 2年

1979年︰創立嚴迅奇建築師事務所

1982年︰與李柏榮及許文博成立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

1983年︰參加巴黎巴士底歌劇院國際競賽方案,獲得一等獎

1991-92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副會長

1997-98年︰香港建築師註冊管理局主席

2013年︰獲香港大學名譽社會科學博士

2016年︰獲時任政務司司長兼西九管理局主席林鄭月娥欽點設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著名作品

香港︰政府總部(門常開)、國際金融中心、唯港薈

海外︰德國柏林文化節-竹亭、雲南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

嚴迅奇 1976年在香港大學的畢業作品。事隔四十年,年少時的初衷可有改變?

九十年代初的嚴迅奇,當時他剛完成了中環花旗大廈的設計,後來該建築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銀獎最高殊榮。

撰文:時事組

資料:資料組

news@nextdigital.com.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