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她寬闊的雙眼中投射出像貓咪的眼神,雙唇座落在桶形的鼻子下,她的眉毛像一道耳語」。美國版「時尚寶典」《VOGUE》在最新一期雜誌鉅細無遺地描寫20歲中國模特兒高其蓁獨特的臉孔。不過,消息傳回內地,網民卻不買賬,批評《VOGUE》選用高其蓁,是故意加強西方國家對亞洲人的刻板印象,涉嫌種族歧視!對此,不時在網上教法文、分享時裝資訊的居法港人Sony Chan卻認為,是「外行人不懂時尚圈哲學」。
出生於上海的高其蓁,就讀於倫敦時裝學院紡織品設計系,做模特兒完全是意料之外,「在搬到倫敦之前,我從未想過會做模特兒......也從來沒想過我與『美』會搭上線」,高在一個訪問說道。
在午飯時間,以打破傳統審美為榮的模特兒公司Anti-Agency的攝影師發掘了高其蓁,「『Anti』在某程度上是一個負面字,不過在時裝和模特兒界,我認為是在挑戰『美』跟『形象』的一般標準。」《VOGUE》也讚美,高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
然而,高其蓁的闊山根(兩眼之間,印堂之下的位置)、微絲細眼在西方時裝圈備受矚目,中國人並沒為其感到驕傲,甚至有人稱她是「阿凡達臉」,國內也有一番輿論:「《VOGUE》官方Instagram主推的中國臉模特兒,你們覺得這是高級臉還是外國媒體對中國人長相的刻板印象?有網民認為2001年911事件震驚全球,整個美國都在悲傷和恐懼的時候,《VOGUE》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時尚雜誌,臨危任命布蘭妮(Britney Spears)用自己的笑臉治癒國民創傷,所以他們明明是有正常審美的......分得清甚麼是好看,甚麼是醜,甚麼讓人看着難受。」甚至有人稱,從照片中看到西方媒體對亞裔的刻板印象,直斥是「文化霸權」,甚至上升到「歧視亞裔」的種族層面。
居住於法國、不時在社交媒體分享時裝資訊的Sony Chan說:「呢行(時裝界)鍾意奇特臉孔,會揀佢唔出奇。」她也不認為是內地網民放大事件,反指是外行人不懂得時裝界的用人標準,「一般人、香港人、中國人,甚至是歐洲人,反正不明白時裝的人,就不知道時裝人的工作角度,時裝不是在選美,是找特別的臉孔來sell時裝,不是找一個靚過件衫的美女」。
時裝不是選美比賽。Sony說,「每一個牌子都好怕變老餅,如果要等一個美女出現,感覺只係娘同老土,所以每一個大牌子都要不停等一些令人感覺前衞的大牌子臉孔。」法國奢侈品牌Chanel的代言人,被稱為品牌的繆斯(Muse),Sony舉例,「從Claudia Schiffer轉變到Stella Tennant,是180度轉變,法國的行外人自己也不明白」,這就是時裝界求新的例子。
「時裝界有時裝界的規矩,有時裝界的策略,咩會令到人去買衫呢?就係一個model你覺得佢係型格嘅,就會catch到你attention,就會想好似佢咁型格去買呢啲衫。」Sony提及一個跟高其蓁事件相似的例子,在歐洲火紅的黑人模特兒Alek Wek,是個奇特的黑人,美國沒有人喜歡她,當時也有聲音說,歐洲人在侮辱黑人。
Sony稱,品牌選擇模特兒的方向,也見證了時尚圈品味上的轉變。「以前80年代、90年代幾個『阿姐級』model,包括Linda Evangelista、Christy Turlington、Naomi Campbell、Claudia Schiffer、Cindy Crawford,呢啲就係好靚,是那個年代的時尚界的選擇」,到了90年代中,就開始流行另類模特兒。
Sony又說,審美眼光同國家文化息息相關,南美國家電視劇主角都是「公仔樣」;可以推斷到一個國家的人文化越basic,接受能力越低;越對藝術有研究的國家,接受能力越高,就會追求一些特色、有性格的東西。說罷Sony又不禁惋惜,「想講番句香港80年代明星的樣多美多有性格!再睇現在明星幾咁貓樣,就可以睇到香港個文化係有幾咁下降。」
記者 周凱瑩
3月7日《動腦Q馬拉松》
一日玩11場 全日派22萬
12:30pm-10:30pm
Let's QQQQQQQQQQQ the money!
http://bit.ly/2ICO2Mb
【編輯推介】
唔想錯過兩岸最hit話題?快啲click嚟睇!
【厲害了強國貨!】德「山寨獎」成大贏家 得獎華企:我哋自己研發!
【睇見心寒】企盲點位遭鏟泥車鏟起 女工連泥沙倒落碎石機慘死
【主角淪配角?】新人婚禮被搶fo 身後「伴娘」變彩蛋
高其蓁被內地網民取笑是「阿凡達臉」。 | 在時裝和模特兒界,高其蓁在挑戰「美」的一般標準。 | |
| | |
|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