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磅肥仔變 160磅型佬
壹號專題
健活逆齡 50人
講養生,難!
請 50人講養生,好難!
受訪者的養生方法有料到?更難!
讀者肯聽跟住做?難過雙學三子上訴得直重獲自由!
之不過,各位香港人,是否「難」就不做不聽不信呢?
行出第一步,以養生之道為例,且聽來自不同範疇的人士分享養生心得,再決定跟不跟信不信都未遲。
我們發現五十多位受訪者的養生之道不外乎分為四大方向,包括飲食、運動、心靈及偏方,亦有混合招式,有人自創、有人受高人專家指點,各有成果。閣下不妨自行對號入座,揀個方法「死跟」,若能持之以恒,或可為自己添壽。
可惜版面有限、時日無多,未能盡錄五十多位受訪者養生之道,看完書,跟手再看手機,壹週 Plus會在九月完結前,播放足本訪問。
陳志雲自創減肥法︰每天只吃一種食物
今年 58歲的陳志雲( Stephen),由細到大都是肥仔,中學時期食過減肥藥失敗,出來工作後,體重更是一發不可收拾,高峰期超過二百二十磅,他的養生之道,「始於控制體重,終於心靜如水。」
他很感謝好友施南生一席話︰「 Stephen,你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如何控制、管理他人!」令他猶如當頭棒喝,重新審視自己的健康,現在體重保持一百六十磅左右, BMI是 22,屬於正常水平。
志雲自創一套減肥法︰「我先揀自己喜歡吃的,一天只吃一種食物,然後每天磅重看變化。我發現我吃豬肉是不行的,體重會不斷上升,但吃牛、蝦及帶子則沒有問題。蔬菜方面,我吃西蘭花也有反應,於是就轉吃生菜及黃芽白。」
自製創意零食
減肥不難 keep瘦難,所以他會不定期進行斷食︰「去旅行時我很放縱,但回來後我會斷食三天,其間只喝流質,以菜為主加少許生果,排毒後體重會下降得很快。但我不主張忍口,因為抑壓會影響情緒。我喜歡吃零食,於是我去買烘乾機,把愛吃的紅蘿蔔、椰菜花切成小塊烘乾,加上胡椒,蠻好吃的。」
志雲說,心境平和也是養生重要一環︰「寬恕與和解是我的人生格言,何必帶着不開心跟人相處,我不會逼自己應酬合不來的人,但也沒必要怨恨和敵視。」
錢志健 命仔緊要運動節食喪減逾 30磅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錢志健今年 49歲,今年農曆新年前曾發生電單車意外,死過翻生,加上高血壓( 190/130 mmHg,正常值為 120/80mmHg),令他更珍惜生命,決意減肥。他憶述:「農曆新年時,在多倫多突然覺得好暈,回來香港之後見醫生,他對我說,『 Edward,你起碼要減磅,否則你很快死!』」想起父親在不足 43歲之「幼齡」因中風過身,不得不面對現實。
於是他透過改變飲食習慣及勤做運動,在兩個半月時間,減了三十幾磅,腰圍由 37吋減至 32吋。成績為何如此驕人?因為他的減肥行動異常刻苦!他說:「七成節食、三成運動。進食應該是倒三角,早上吃多點,中午少些,晚上更少。」早上他只吃一隻烚蛋的蛋白,午餐是沙津加三文魚或沙津加吞拿魚,晚餐只吃水果,辦公室放置了一部攪拌機,自製健康蔬果汁,例如青瓜加梨。為防啤酒肚,錢志健更謝絕啤酒。
常人難以跟足的「餐單」,加上每日 35分鐘高強度運動訓練,難怪他的體重由今年二月的 186磅,暴減至 154磅!
鄧崇光 夜總會大王開農場自給自足
鄧崇光是前上市公司栢靈頓及環球飲食主席,創辦的中國城夜總會、聖地牙哥酒店及元綠壽司,間間都曾是所屬行業的代名詞;高峰期他同時掌管七間夜總會、四間酒店,以及數十間食肆,身家逾十億元。
前大半生過着夜夜笙歌的日子,近年東山再起,再戰飲食界。從內地入貨時,見證着食物污染問題,擔心病從口入。年屆七十歲,學懂飲食健康作為養生之道,甚少在外用餐,吃的全是自家種植,他在河源開設農場,供應給自己餐廳之餘,亦會自用。他認為:「食物的污染已經去到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步。進食用大量農藥、化學肥料、抗生素製造出來的食物,等同於中國一句說話,是病從口入。」
苟芸慧 女人最緊要睡得足
同男友陸漢洋好事近的苟芸慧表示,在特定的時間有足夠的睡眠是女性最佳的養生方法。她認為:「最重要都是睡眠,不是隨便的睡覺,而是要睡足和在對的時間睡。大家都知道 11點是肝排毒的時間,所以要在 11點前真正進入深層睡眠才能幫自己及肝臟排毒。」另外她認為湯水是養生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她除了配合不同時節喝不同的湯水外,自己亦會炮製薏米水和袪濕茶。
自從甲狀腺出現問題後,苟姑娘迷上鑽研中醫書籍,希望以天然的方法令自己的疾病加速痊癒,加上每天堅持做半小時運動,曾經中了「不瘦降」的苟姑娘已狀態回勇變回「索苟」!
袁彌明 Pilates拉筋拉直寒背「十全」補品養生
2005年參選港姐的人民力量前主席袁彌明,今年 36歲,但仍然保養得宜,全靠自己一套養生之道。先說運動,由於有寒背問題,自覺影響健康,亦不好看。兩年多前,她開始去做 Pilates(普拉提),一星期做兩次,每次一小時,為不同部位肌肉拉筋,「主要係鍛鍊核心肌肉,上下腹、側面同後面的肌肉。」
Pilates訓練時,導師會指導她用機器做拉筋和強化肌肉等動作,更改善了其寒背問題,「成個核心肌肉群硬咗、實咗,腰亦有力好多同線條靚咗。」比起以往做高溫瑜伽,她覺得效果更佳。
袁彌明天生寒底,手腳冰冷,令她經常睡不着,為此她每日飲紅棗水,她亦會食營養補充品( supplement)來驅寒、吸收營養及 keep fit,至今她已試過四、五十種營養補充品,「我相信我食 supplement係比其他人多,同埋有恒心,有啲人食咗一兩個月,貪得意買咗,食完又唔再食。」她認為應要持之以恒,才有效果。
為了驅寒,袁彌明尚有好多法寶,「我全屋分體機都有冷暖功能,冬天一定要開暖氣,如果唔係一路吸寒氣,手腳暖唔番。」浴室一定要有暖氣;廁所地板均有發熱系統;一定要著羽絨拖鞋,辦公室都擺定一對,另有電暖爐坐鎮。她又自創「腳板踩大髀」取暖法,幫助入眠。
葉浩文 高強度運動提升能量值
復星資本執行總經理葉浩文博士發現,工作很忙碌的時候做運動,可提升能量值,更令人「可以維持高的戰鬥力」。從事金融業較多應酬飯局,葉浩文直言,即使選擇不吃油膩食物,客人都不會覺得不給面子,反而會欣賞其謹慎的生活態度。他更指出:「另一個致肥元兇是很多女生都不會留意的,就是中國人吃飯很喜歡撈汁,其實醬汁好肥,所以很多時候我吃飯口味都偏淡,即是盡量少油。」
葉浩文每星期也會做高強度運動,保持身體強健。他強調,運動飲食是要雙管齊下,而當飲食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後,要持之以恒,其實一點都不難,「為什麼你可以習慣懶惰,而不可以習慣做運動呢?」尤其是他感受到運動帶給他的好處,「最明顯就是沒那麼容易覺得攰,因為很多時候工作一整天,如果不靠運動來提高自己的新陳代謝,或者自己的體適能,個人好容易一放工就攰到散。自從經常做運動之後,我覺得整個人的能量值,由七升到十!」
Gin Lee(李幸倪) 長跑鍛鍊專注力、毅力、耐力
來自馬來西亞的 Gin Lee,唱歌氣量十足,除了天生有把靚聲外,後天保養亦很重要。自小便愛短跑的 Gin Lee,讀書時已是位田徑高手,更曾立志成為國家運動員,可惜後來因傷患未能實踐兒時夢想。長大後, Gin Lee愛上音樂,亦開始接觸瑜伽及游水,早前更到美國參加半馬拉松( 21公里),半馬訓練更令她開始迷上長跑。「細個鍾意短跑、跳舞,慢慢接觸瑜伽、游水,呢排接觸長跑,有意想不到收穫,比起短跑心態好唔同,兩個世界,對於專注力、毅力、耐力,都有好大幫助。」
運動以外, Gin Lee亦透露冥想是她其中一個養生之道,「因為透過冥想,可以紓緩情緒,呢排工作壓力好大,好容易迷失,行屍走肉,忙到唔知發生咩事,睇好多關於冥想嘅書,開始練習。好多人會諗咩係冥想,係咪要去山洞、山上,要自己靜坐先係冥想,其實唔係嘅,冥想係任何時候都可以做到,例如飲杯水嘅時候,好專注飲呢杯水,去品嘗杯水嘅質地係點,有冇唔同嘅味道,當你嘅思想同身體合埋一齊已經係冥想緊。」另外, Gin Lee堅持每天早上飲杯熱檸水,亦甚少吃零食及煎炸食物,每年也會做身體檢查,為將來健康做足保障功夫。
劉玉翠 順從身體之「勢」調節「出入」
五十歲的劉玉翠,自小已是個藥煲,小學時期已經有胃痛、濕疹,容易生病。二○○四年因患情緒病,開始思考身心靈健康的重要性,「養生,好多人以為只係身體健康,其實對我而言,保持身心靈三方面健康及在平衡狀態,才叫真正健康同開心,達到養生的效果。」近年她認為長期食藥不是辦法,開始研究養生方法,「近幾年開始,唔食咁多藥,因為我好細個,十歲、八歲已經有胃痛,一有事阿媽就帶我去睇醫生食藥打針,打到 pat pat好痛,去年四十幾歲,我仍然在這狀態當中,試過又中藥,又加埋針灸,點解身體都仲係咁孱,冇好過。」
信奉順勢療法 不再食藥
不過,自從接觸「順勢療法」調理身體後,發覺無論情緒及身體都逐漸回復正軌,不再受胃痛、濕疹困擾。「二○○三年開始接觸順勢療法,但當時唔係好了解係咩,就將佢擺埋一邊冇理,到我狀態最差嘅時候,應該係二○一○年時候,身心靈都好疲乏,那時開始再接觸番順勢療法,我就再冇去睇醫生,中西藥都冇再食。」
那到底何謂順勢療法?劉玉翠解畫:「順勢療法就係順住你個勢,唔好壓抑。我們身體有『入』,入咩呢?就是食物同情緒。咁『出』呢?食物嘅出就係排泄物,情緒嘅出,若我們壓抑唔處理,身體就會用病來幫我們輸出,你有冇發覺病嘅時候就冇諗咁多嘢,你一病,啲煩惱都暫且拋諸腦後,要休息。我就係咁。」
近年她配合運動同健康飲食,身體療癒力比以前大大增強。「少油,冇鹽,唔食濃味食物,唔食醃製食品,現在平時日常生活也開始食得清。」
曾偉光 迷上攝影減壓消病
對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而言,養生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減壓就是養生。曾醫生每天面對不同癌症個案,要從沉重的工作平衡生活絕非易事。自他大學畢業後,就迷上攝影,透過鏡頭下的一事一物去放鬆自己,欣賞遼闊的世界,不再將自己困在工作之中。「我喜歡攝影,特別喜歡到外國影風景。開始學是畢業之後,工作上開始忙碌,希望攝影成為嗜好,可以減壓和擴闊自己視野,不需要經常面對醫學上的事情。」曾醫生喜歡看一些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所以特別喜歡去歐洲,自然風景亦吸引到他,「我喜歡拿着相機去旅行,去影當地的建築物或風景。」
身為醫生,曾醫生當然明白運動習慣和均衡飲食的重要性,不過,他認為,養生不是純粹着眼身體,「心靈上的健康都是一種養生之道,去外國時就不用困在自己的環境中,你會覺得這個世界其實很大,自己所面對的事物其實很渺小,再看到世界的美麗,你就會覺得造物主真的很神奇,你沒有想過可以那麼美麗。」
朱一心 堅持天然自家製作
女作家朱一心住在大嶼山梅窩,斷斷續續有十二年,其間曾搬出市區,還是覺得大嶼山最適合自己。大嶼山山明水秀,的確是天然養生的好地方,也是有助一心培養靈感的好地方。走進一心位於梅窩寬敞的家,飄來陣陣香薰清香,傳來悅耳的音樂,不愧是遠離城市煩囂的好地方。「大嶼山是有條件讓人健康,因為一定要踩單車,多忙都好一定要踩單車,否則太遠回不了家,以及一定會曬太陽,沿路沒有東西遮擋,其實曬太陽是好事。」
一心注重環保,所以她家養了六隻狗和一隻貓,她每天出入以單車代步,一邊踩單車,家中的愛犬便會陪伴在側,順便和愛犬一齊做運動,曬曬太陽跟陽光玩遊戲,出一身汗,感覺很爽。
她亦堅持自家製作天然生活和家居用品,例如肥皂、洗潔精、潤手霜,面部護膚,甚至是蚊怕水,她相信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也是養生之道。「多點用天然用品,的確會減少皮膚敏感,例如以前轉天氣,皮膚很乾燥,醫生給藥膏我搽,每年也不斷重複問題,當很乾燥時,我不停𢱑導致有皮膚炎。」
一心不太相信坊間的加工保健食品,她認為多元化飲食便可養生,家裡有三個米缸,放有黑米、糙米和白米,每天吃不同的蔬果,不偏吃。
當然她要為口奔馳,賺錢以應付生活開支,但她認為人應透過工作保持活力,才會健康。身體亦要「捱吓」,有所鍛鍊才會健康,例如夏天可讓身體出一身汗,不一定要長開冷氣。
養生語錄
陶傑
少吃肉,事關紅肉所累積的毒素會引致腸癌,就如吸煙一樣,早年累積引致後來發作。喜愛飯前吃水果和蔬菜,有助腸胃的消化。每朝起床先飲一杯水,早餐只吃麥皮和水果,讓腸胃感到飽滿,減低全日進食慾望。
陳國賓(註冊營養師)
我有個堅持,每日最少要吃兩份蔬菜,早餐會買沙律菜,純粹吃一個蔬菜沙津加一片多士。另外,會服食益生菌去幫助調節和重拾腸道細菌群組的平衡,工作上無可避免會緊張,緊張時腸胃和排便習慣都會受到干擾,未必可以完全控制到自己的情緒。
徐欣榮(國際中醫中藥總會藥膳會長)
所謂「五穀為養」,就是每日早上必須吃飯或粥,以保持血氣暢順。所謂「當時得令」,就是以平價食材做合宜的養生菜式,吃得健康就自然健康。另外,每天早上自我「望聞問切」,一旦發現身體有何不適,就及早調理。
Yu(會計師事務所 OL)
真心老生常談,但實在是吃得清淡,少吃煎炸食物,不吸煙不喝酒,多喝水,早睡早起。 31歲先開始培養跑步習慣,以前常常覺得很累,好像很不健康,走路也沒有力,走幾層樓梯又喘氣。現在起床後發現自己很有精力,充滿能量去做每一件事。
伍冠流(凶宅大王)
我用餐通常只會食七、八分飽,也不會大魚大肉的,珍饈百味我很少食,平時只是食普通食物。堅持每朝六時起床,早午晚的用餐時間多年來也沒改變,並由九七年開始,一年四季也只用凍水沖涼。自創獨門運動,於家中跑步機上踏單輪車,每次踩十五分鐘至二十分鐘,早晚各踩一次。
何俊仁
四十年前曾跟師傅學習太極拳及太極劍,不過因事忙最近才重新上課,每週重溫拳術及劍術,平時在家都盡量練習,家中也放有單車機等運動器材。睡眠更是養生之本,要求自己每天平均睡七小時,如有日子睡眠時間不足七小時,會在空閒日子「補回」睡眠時間,事關食少些不緊要,但一定要睡得夠。
袁仕傑(工業家)
精神奕奕,步伐穩健,是愛耍太極的功勞,但眼見母親長時間站立不方便,不能感受耍太極之好處,於是在太極師傅協助下,自創坐着耍的「易拳道」,幫助用家運氣到腦部,減低長者腦退化機會,培養正確坐姿;而手部的動作融會太極精華,以活動筋骨及腰部為主,令上身有足夠的伸展,整套拳法有二十多式。
郭思治(民眾證券董事總經理)
我敢講金融業界,最 fit那個一定是我!規定自己每日最少要做二千次掌上壓,及一連串體能運動,年輕時已經嚴格管理自己飲食,二十多年來身形一直能夠維持,而幾乎全年都沒有飽肚的感覺。吃東西的確是自己的感覺享受,但身材就全世界都睇到,如果你想要一個好的體態,好的健康,飲食運動是少不免,要嚴格執行!
陳炳麟(前聖雅各福群會企業拓展經理)
一向注重身體,除了每星期至少游四次水,飲食也十分清淡,只要在家吃飯,食物也會走鹽走糖走調味。早餐也十年如一日,只會吃麥皮、麵包和香蕉。 2002年患上鼻咽癌後,將運動量升級,幾乎每天到康文署轄下健康室做器械運動,從朝早十時半做到下午二時,風雨不改。
施永青
人最重要是快快樂樂地活着,身體自然會好。緊記爸爸一句有用的說話︰「常帶三分饑寒,身體才會健康。」意思就是人不要食太飽,也不要穿著太暖,因為身體有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我的訓練就是,冷一下就不容易傷風。自評精神狀態有 90分,肉體狀態則 70分。
文雪兒
向來崇尚自然療法,平日注意飲食盡量少食油炸食物,十幾年前開始已拒絕服食西藥。預防勝於治療,病向淺中醫都是保持健康的座右銘。在香港這個空氣污染,充滿壓力的環境下生活,身體難免會出現毛病,不過只要盡早對症下藥,或在未出事前就提升身體防禦能力,病痛自然會減少。
陳淑莊
養生最重要就是保持心境愉快,保持心境愉快,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比較隨遇而安。久不久要見吓喜歡的人,同你很喜歡的人一起,例如你媽媽,你的朋友。
回到家會打機及看韓劇,放鬆一下自己,希望可以有一個平衡的生活。
冼國林(詠春師傅)
養生是要運動,但運動不能 over。即使我教功夫,我亦叫學生發現身體有不妥時,要立即出聲,最清楚你自己身體的,就是你自己。別人做一百次掌上壓,你又做一百次,但做完你翌日連起床也有困難,就沒有意思。現在年紀大了,雙手及膝蓋都曾因受傷而做過手術,養生之道反而是「收」不是「放」,不再一個星期打足七日功夫,適可而止,有更多時間陪伴六歲的女兒。
撰文、攝影:時事組、財經組、娛樂組
整理:葉凱欣
news@nextdigital.com.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