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周星馳《功夫》裡頭各路招式的真實來歷!萬萬沒想到是.... 周星馳,

14303681628909.jpg

 在影片《功夫》中,除了依然如舊延續了周星馳無厘頭的搞笑風格,在功夫和特效方面,也讓觀眾贊不絕口。據說,《功夫》的誕生,就來自於星爺內心深處對功夫、對李小龍的熱愛。最後赤裸上身一條黑褲的造型就是李小龍在《龍爭虎鬥》裡的造型。影片在2004年剛剛曝光主演名單時,已經闊別影壇十五年的武打明星梁小龍,在片中扮演火雲邪神的消息,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20世紀70年代,梁小龍曾因出演陳真,人盡皆知,與李小龍、狄龍、成龍並稱為「四小龍」。

  片中講述的三位隱姓埋名在豬籠城寨的武林高手,擅長十二路譚腿的苦力強、使洪家鐵線拳的裁縫以及五郎八卦棍的油炸鬼,這三種武術都可以稱之為中國功夫的精髓。

14303681625620.jpg

《功夫》中周星馳模仿李小龍的造型

  鐵線拳:黃飛鴻的拿手絕活

  最為觀眾所熟悉的應該是裁縫打的一手「洪家鐵線拳」了,我們看到的香港武俠電影中的功夫,很大一部分都屬於洪拳,而「鐵線拳」又是洪拳中的代表拳法之一。在香港功夫片中,黃飛鴻系列電影讓這位洪拳中的代表人物成了人盡皆知的民族英雄,此外有關洪拳創始人洪熙官的影視作品也是多不勝數。

14303681633560.jpg

  《功夫》中扮演裁縫的趙志凌,是洪拳正宗,其父趙教是黃飛鴻徒孫

  洪拳,又名洪家拳,相傳是清乾隆年間,著名武師洪熙官所創,被稱為廣東五大名拳(洪、劉、蔡、李、莫)之首,已有三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在廣東流傳甚廣。而民間常常流傳的「南拳北腿」中的「南拳」,多指洪拳,被南派武術界公認為南拳之精華。洪拳氣勢剛猛,非常實用,以龍、虎、獅、豹、蛇、鶴、象、馬、猴的形象和特徵,結合武術技法創編而成。大多數香港功夫電影中,都展示的是洪拳的招式。

  洪拳流傳數百年,能人輩出,其中還有一位威震武林的人物,即被稱為「廣東十虎」之一的「鐵橋三」梁坤。梁坤,廣東南海縣人,自幼學武,後拜在洪熙官之徒、福建莆田少林寺的覺因和尚門下。在寺中學藝七年,他得到覺因的悉心教誨,盡得其師真傳,成為洪拳傳入廣東後的一位代表人物。

  梁坤之所以被人稱為「鐵橋三」,據傳他臂力驚人、橋馬穩勁,六個成年人分別吊在他的手臂上,他還能走上百步,而面色不變。洪拳原本就講究,步穩勢烈,硬橋硬馬,剛勁有力,以聲助威。梁坤更是在鐵橋的修煉上,痛下苦功。為了練習臂力和下盤的沉穩,在紮馬步的過程中,不但要在兩肩、兩腿都放上裝滿水的茶杯,跨下點上一炷香,還要逐漸在胳膊上套上一個個鋼環,據說最重能夠達到15公斤。這種練習的方法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有表現,如《醉拳》中,便有一段成龍練習紮馬步的段落。而鐵線拳便是這位「鐵橋三」所創,成為其畢生絕技。鐵線拳之取義,乃為剛柔兩用,蓋鐵為剛,線為柔,因此剛柔並濟,亦剛亦柔,故名鐵線拳。

14303681633554.jpg

  《醉拳》中,成龍練功的架式就是洪拳的基本功

  鐵線拳以鍛煉五臟六腑,強健體魄為主,以十二字訣為用,即剛、柔、逼、直、分、定、寸、提、留、運、制、訂十二支橋手。並以五種發音合乎五行五臟修煉內氣,臟腑得調,氣血循環有序,陰陽和合,能勁力達內外,獲得強筋健骨之效,因此洪家歷代先輩習此拳者多享有高壽。「鐵橋三」曾對眾弟子說,鐵線拳是洪拳至寶,弟子們一定要謹記在心,切勿濫傳輕洩於世。此後,梁坤的大徒弟林福成收黃飛鴻為徒,授其鐵線拳,使這門拳術得以發揚。

 

  影片《功夫》中扮演裁縫的趙志凌,可謂洪拳正宗。其父趙教是黃飛鴻的徒弟林世榮的弟子。他繼承了父親的衣缽,自幼修習洪拳,20世紀70年代便開始進入影視界,成為一位武術指導。此外,林世榮的另一位徒弟劉湛,其兩個兒子劉家良、劉家榮,以及其養子劉家輝,都是香港著名的功夫演員和武術指導。如此看來,洪拳佔據香港功夫片的半壁江山也不奇怪了。

  五郎八卦棍與楊家槍

  說黃飛鴻是集洪拳之大成者,並不為過。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與「鐵橋三」同為「廣東十虎」之一,並且也是洪拳的繼承者。黃麒英師承洪熙官另一位徒弟陸阿採。陸阿採與洪熙官同為少林弟子,修習武功。後來洪熙官對其多加指點,使陸阿採深得洪拳拳法技擊訣要,武功更上一層。因此二人雖然沒有師徒名分,但又是師承關係。

14303681638227.jpg

  《功夫》中,使得一手五郎八卦棍的油炸鬼由武生出身的董志華飾演

  據說,黃飛鴻除了精通鐵線拳、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這洪拳三寶之外,五郎八卦棍也是其拿手功夫。而五郎八卦棍正是陸阿採在少林所學,傳給黃麒英,黃麒英又教授給黃飛鴻的。

  相傳五郎八卦棍由楊家將之一的楊五郎所創,因此得名。楊五郎隨父兄征戰沙場,在金沙灘一戰中,楊家父子全軍覆沒,僅剩楊五郎孤身逃走,後出家為僧。因佛門不可動刀槍,所以將長槍改成木棍,又將槍法變化成棍法,創出聞名後世的五郎八卦棍。所以說五郎八卦棍完全是楊家槍法演變而來。

  但楊五郎為小說、戲曲杜撰出來的人物,並非真實的歷史人物。從史實角度來看,楊家將的故事只是戲曲小說對楊業血戰陳家谷、最後忠勇殉國的悲劇性歷史事件的藝術化演繹。歷史上真正的楊業死後,只有他的兒子延昭(即六郎)、孫子文廣曾是宋朝守邊的名將。而楊家槍則確實曾威震武林,《武編》《紀效新書》《陣記》等書均有記載。據《宋史·李全傳》載,反金起義軍女首領楊妙真的楊家梨花槍法精妙非常,楊曾自詡:「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明戚繼光的《紀效新書》記載:「槍法之傳,始於楊氏,謂之曰梨花,天下成尚之,變幻莫測,神化無窮,後世鮮有得其奧者。」戚繼光亦師楊家槍法並加改進以教士卒。《紀效新書》載有該槍法並圖解。

  五郎八卦棍脫胎於楊家槍,以槍化棍,棍法由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像生八卦,演變為六十四點棍法,符合內外八卦八八六十四之數。這套棍法長短兼施,雙單並用,法門多而密,以圈、點、槍、割、抽、挑、撥、彈、掣、標、掃、壓、敲、擊十四字為訣。變化多端。黃飛鴻從其父黃麒英那裡學來,後來他融入南派武學功法精華,並由高徒林世榮發揚光大。

  楊五郎所創「五郎八卦棍」的故事,兩度被拍成電影,分別由劉家輝、梁小龍主演。

  潭腿的淵源

  與洪拳所代表的南拳相對應的,便是以譚腿為代表的北腿。《功夫》中的苦力強,號稱自己打的是「十二路譚腿」,確應該稱為「潭腿」。無論「潭腿」、「譚腿」,還是「彈腿」,雖然已經不能確定是否出自同門,但其套路卻又不少相同之處,均遵循起腿不過膝的原則。

  俗話說:「拳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潭腿講究「拳三腿七」,腿套路樸實工整,左右對稱,氣勢連貫,在北方流傳甚廣,且門派繁多,主要有臨清潭腿、少林潭腿、精武潭腿、滄州教門彈腿、戳腳彈腿、形意潭腿、查拳彈腿等流派。

  相傳在五代十國的後周時期,身為後周大將的趙匡胤,跟隨周世宗柴榮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北征燕雲地區時,柴榮染病而故去,其子柴宗訓即位,升趙匡胤為禁軍首領。一時之間,趙匡胤幾乎掌握所有軍權。為了進一步掌控軍權,排除異己,趙匡胤編造遼和北漢合兵南侵的假消息,派遣王爺柴貴為先鋒軍出征,把軍中所有非親信的將領全部安排其中。當柴貴率軍到達山東臨清附近時,接到趙匡胤兵變的消息。柴貴深知憑藉手上的先鋒部隊已經無力回天,只得在臨清的龍潭寺(今龍潭寺屬於河北省臨西市上倉村)削髮為僧,隱姓埋名,人稱崑崙大師。

14303681633440.jpg

  《功夫》中扮演苦力強的釋行宇是嵩山少林寺第32代弟子

  崑崙大師將一生所學武功歸納整理,在龍潭寺傳授給了部下士兵。這門武功以腿法見長,借寺院之名,故稱為「潭腿」。臨清潭腿為十路,以踢不過膝的底盤彈踢為主要腿法。潭腿在北方等地流傳甚廣,原因在於潭腿對於遼、金等士兵所擅長的摔、拿等技巧,恰恰起到克制的作用,於是就成了對抗游牧民族的實戰功夫之一。兩宋時期,江湖中學習潭腿的人很多。到了明朝,潭腿已然發揚光大,朱元璋手下的開國大將常遇春,就是當時的潭腿名家。

  明朝正德年間,嵩山少林寺的相濟禪師慕名前往龍潭寺,希望見識到潭腿的正宗。他與龍潭寺方丈躍空大師相見後,相談甚歡,以拳會友,相濟授躍空少林羅漢拳,躍空授相濟臨清潭腿。在切磋過程中,二人還一起將少林羅漢拳與潭腿相融合,對潭腿進行了改進,在原有的十路潭腿基礎上,融合了少林的內功,重新為潭腿加了兩路,這也就是如今少林十二路潭腿的由來。

  而此後,通過多年流傳,少林十二路潭腿被眾多門派所取,結合各門派武功所長,又創出精武潭腿、形意潭腿、通背潭腿等分支。

  另外,因此武術習練時,走來回直趟,單式左右交替練習,以屈伸性彈踢為主要腿法,故稱之為「彈腿」。在回族中流傳廣泛的稱之為「教門彈腿」。一種說法認為,教門彈腿為大褚村回萬良所傳授。清乾隆年間,回萬良到承德平泉縣謀生。一日,奉天拳師戴七套病倒,回萬良將戴師接到家中悉心服侍照料,尋醫診治。戴師病癒後,授回萬良以拳術三年,報答其恩。回萬良回到大褚村後,將學得的彈腿等拳術傳授、發展,形成教門彈腿一支。

  而「譚腿」之名,據說來源於河南譚姓之人所創,並無過多細節、故事流傳下來。

  潭腿不同於八卦、太極,講究動作精悍、爆發力強,以攻擊敵人大腿以下部位為主,如腳踝、小腿、膝蓋等。而少林的十二路潭腿融合了羅漢拳之後,上三路攻擊也加入其中,多以拳法中的劈、砸為主。《功夫》中,釋行宇所展示的十二路潭腿雖然多為飛腳過頭,但應該是為了增加影片的觀賞性,與真正的潭腿有不小的差別。

請到專頁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14303681933711.gif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