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際遇, Abey的經歷證明現代人的黃金時間不再限於年齡,可重新定義人生下半場。
財經專題
中年被裁轉型:重新定義人生下半場
中年,是一個尷尬的時期。對打工仔來說,上不到高位魄力又不及後生仔。
對老闆來說,中年下屬人工高,當遇上重組節流,往往是首批裁員的「祭旗先鋒」。
被裁員後,中年人被迫面對人生交叉點,有人重返打工行列,亦有人乘機瘋狂一次,實現年輕時的創業夢。
網上果物店「阿比手造」老闆娘 Abey,回憶被裁員時,手在顫抖,要到後樓梯深呼吸冷靜,後來她將興趣變成職業,發現人生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際遇。
另一名中佬 Steve,即使被老闆淘汰,但憑經驗創立幫中年人轉型的「畢尼地城」社企,重新定義「男人的浪漫」。
從事傳媒行業二十二年,前年公司出現裁員潮,一班資深記者包括 Abey在內首當其衝。當日適逢 Abey放假,黃昏時分突然收到上司一通來電,坦白的告知裁員決定,短短幾分鐘就改寫了 Abey的人生下半場。「四分鐘的通話感覺很漫長,掛線後手仍在顫抖,我亦在後樓梯深呼吸冷靜一下。」 Abey坦言那一陣子公司已經流傳裁員消息,但未有多加理會,後來得悉不少同事都在當天被裁,「我們都說雖不能共生,但能一齊共死。」
從一個生果到一間小店
訪問當天, Abey穿上醒目的藍色開領短袖衫,一頭微鬈短髮顯得分外開朗,充滿新聞工作者果斷而硬朗的氣質。曾擔任突發、副刊、親子版記者, Abey曾想:「可以揸支筆揸到七十歲,但面對大氣候時,心底裡多了一份質疑,究竟自己能否走下去?」工作和跑新聞的滿足感曾經大過一切,隨着年紀心智漸長, Abey發現工作不比家庭和朋友重要。當成為被選中退出的一個,「當下沒有掙扎,只好接受。」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際遇,現代人的黃金時間亦不再限於年齡,「現在退休年齡不再是六十五歲,就算再推遲十年也無不可,因為那十年仍是黃金時間。」自問對商業零敏銳, Abey創業前參加了坊間一個創業營,先學習基本創業知識和賬目管理等。
一個階段完結,另一個階段開始, Abey投資三十萬元,包括租了觀塘工廈一個一千呎單位作工作室,又在社交網站開設專頁售賣手造產品。發揮「一個生果的可能性」。這亦是 Abey創立「阿比手造」的主要理念,她希望用盡每一個生果,發揮獨特價值。產品從手工生果乾物、果物沖包、防蚊磚擺設,到果皮粉肥皂等,都離不開生果元素。「一個生果能分出八塊皮,果皮又能磨出兩茶匙果皮粉,一個十克防蚊磚就需要落五克橙皮粉。」 Abey一邊從廚櫃中拿出一瓶瓶橙黃色的粉,一邊仔細講解生果各部分的用途。創業一年多, Abey笑言做記者好過做老闆,「現在公司仍未收支平衡,仍是耕耘時間,不過很有滿足感。」從零到現在,即使摸着石頭過河般從創業一步步到營運,多年傳媒工作經驗讓 Abey不至於雞手鴨腳,反而做記者培養的宏觀視野,在初嘗創業路上能坦然應對。「創業就像重新學習,我視之為好像不懂寫字的人,重新學寫字,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一雙手兩種可能
現時「阿比手造」雖然有穩定生意,始終靠 Abey一人之力難以兼顧重大工作量。所以除了老公幫手, Abey亦主動聯絡特殊機構聘請弱勢人士,「我不會標籤他們為殘疾人士,視之為不同能力和經驗的人。我們都不是完美,他們雖然限制多但一定有長處。」 Abey認為訂單雖少,卻是邁向成功的要點,「有訂單就會運作,有運作就會生產,運作暢順才能有營運。」市集和擺賣都能推動小店營運,因此 Abey亦在去年尾的冬季美食節展覽,「這對生產線是一大考驗,展覽為期五天,我需要準備足夠的產品應付,逼自己達標。」 Abey從傳媒老手到創業新人類,從每天執筆寫稿到磨皮切果,同一雙手發現有兩種可能。
阿 Q精神重演男人浪漫
Abey在中年時將工作和興趣連起來,至於 Steve,一個機遇讓他踏上創業之路。一直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 Steve,早年因不獲公司續約,人到中年被迫離開從事數十年的工作,頓無所依。湊巧身邊朋友亦面臨公司重組裁員,遂成立「畢尼地城」,以社企形式協助高學歷中年人重投社會。五十多歲的 Steve回想當日被裁的感受猶深,「很失望,有種被遺棄的感覺,因為盡心盡力為公司做事,但換來的是不獲續約。」 Steve始終對自己的市場價值有信心,他很早已察覺自己面臨中年危機,企業價值下降,因此着手發展第二事業,例如高等教育,培訓工作,令自己不被社會淘汰。 Steve自言不會遇挫折即借酒消愁,「這不完全是挫折,挫折之餘更重要是因緣際會。」因此他數個月內迅速調節好心情,準備人生創業下半場。
Steve本來跟另外兩位拍檔一起營運「畢尼地城」,但二人後來因工作和移民關係退出業務,現在剩下 Steve擔大旗。架着方形眼鏡,面帶笑容的 Steve,即使獨個兒接受訪問亦從容不迫。創業一年多,間中亦有人挖角,但 Steve直言不想走回頭路。「我年紀不小,精力有限,現在滿足自己小小想法,一生之中瘋狂一次!」
Steve發現相對高學歷,專於企業管理的中年人士缺乏社會支援。一般社會服務集中於弱勢社群,但他認為中年人上有高堂,下有妻房,作為夾心階層亦有急切性。「我們不是沒有價值,重點是如何發揮及重新包裝以切合機構需要。」 Steve認為共享經濟是世界潮流,希望透過「畢尼地城」把共享服務和產品,拓展至人力資源上。他提到,現在企業有輪替情況,新經濟取替舊經濟,網上服務取代傳統技能。加上裁員主要目的為節省成本,企業就會裁去人工高的中年人,因此退休有年輕化趨勢。
心理關口不好受
「畢尼地城」正與約十間公司合作,為約二百名中年人士提供協助。 Steve會先與 buddy見面了解其工作需要、目標方向等,再安排培訓或服務。事實上勞工處及職訓局,皆有協助中年人重投社會的服務,不過以市場需要為主導。 Steve指最多客戶來自製造和印刷業,其餘亦有來自文職或管理工作的中年人。 Steve比喻政府部門是超級市場,而「畢尼地城」則是小店,「我們着眼點是人。」 Steve希望在有限的服務中,幫助有需要人士做心理過渡及適應。
曾在大機構打滾,回歸平淡做個小店, Steve說男人的浪漫,不一定是豆腐火腩飯,而是能自由主導自己的生活。 Steve形容自己有種阿 Q精神,「做過高層已經無憾,我反而着重曾經歷過已經很滿足。」 Steve強調每個人都有價值,「不是要中年人扔掉從前的經驗去學習新技能,他們可以把既有的知識,重新包裝切合市場。」
不過他亦明白有時想法過於簡單,「其實創業比想像中更難,尤其是心態轉變。」以前擔任人力資源總監, Steve指很多公司會巴結他,因為他是買家。到現在作為賣家,要低聲下氣,「最不好受是角色轉變的心理關口。」男士固然自尊心相對強,創業期間 Steve亦不斷學習和反思,幫助客戶同時調校自己心態。作為社企,「畢尼地城」在經營上有一定困難。要達到收支平衡亦不容易,但 Steve說以小店規模堅持營運到現在已是一種成就。
撰文:李海澄
攝影:關永浩,廖健昌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