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與博愛醫院合作,合共 154名頸痛患者進行研究,結果示,
接受腹針治療患者的頸痛情況和活動功能明顯改善,專家認為,在腹部取穴,免使用頸部穴位,安全性較高。
壹路健康
針刺肚上神龜解除頸痛
正常思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中醫治療,就常現與別不同之療法。話說有中醫在山西煤礦,為受傷礦工治療腰背傷患,可惜患者痛得無法轉身,醫師忽發奇想,利用人體經絡穴位之關連,在患者腹部施針,居然達到即時止痛之效,再經反覆研究,終創出腹針療法。
如今,中大聯同博愛醫院,再以科學化臨床研究證實「頸痛針肚」之成效。在研究中接受治療的患者,頸痛情況和活動功能明顯改善,而且療效在治療後十二週仍持續,證明腹針療法有效及持續改善頸痛。
「放工返屋企,會攤喺梳化休息、睇電視,我估久而久之,呢個壞習慣令我肩背出現痛楚。」四十九歲的嚴小姐,自知姿勢不佳引致肩頸痛,奈何「惡習」難改,惟有死忍痛楚。「我八年前開始已有頸痛,痛到瞓唔到,甚至試過痛到扎醒,睡眠質素好差,直情頸背腰腳都痛,我初初以為係個枕頭唔適合自己,幾年來換咗四、五個,但頸痛情況始終無改善。」
頸痛纏繞 狂啪止痛藥
痛得厲害時,嚴小姐同好多頸痛人士一樣,慢慢步向「外敷內服」的必經之路,靠塗藥膏服止痛藥鎮痛,可惜皆為治標之法,「我食咗止痛藥幾年,真係唔想長期食藥,更加唔鍾意搽跌打酒、止痛藥膏。」
頸痛持續困擾下,嚴小姐嘗試接受較為小眾的中式拉筋拍打療法,治療後,頸痛的確大為減輕。不過,「惡習」難改加上工作壓力,一段日子之後,她又再頸痛難當,二○一五年,頸痛復發的嚴小姐偶然發現中大醫學院中醫學院及博愛醫院正招募頸痛病人,進行針灸治頸痛的臨床試驗,飽受痛苦的她,膽粗粗報名參加。
「從來未做過針灸治療,我都聽過有啲人會有『暈針』呢啲情況,但試落發覺一啲都唔驚,而且好容易接受、好舒服,同埋療程後半段開始,已明顯感到頸痛紓緩咗好多。」嚴小姐接受的針灸治療,是近二十多年始興起的新式針灸治療「腹針療法」。
中大醫學院中醫院署理院長及副教授林志秀指出:「針灸治療常用於治療痛症,治療效果亦好好,目前不單中國常用,連西方國家都好普及。」針灸治療頸椎疾病,傳統針刺取穴以頸椎局部穴位,以疏通局部經絡氣血,達到「通則不痛」的療效。
肚上神龜鎮痛
「腹針療法」是由內地醫師薄智雲研發的一種新式針灸療法,此療法通過刺激以肚臍位神闕為中心的腹部穴位,來調節臟腑失衡及治療全身疾病,於近二十多年得到廣泛應用。
腹針的穴位,串連起來,猶如一隻伏在前肚上的龜,因而得名腹針神龜。而腹針手法與傳統手法不同,不求「得氣」,落針講求輕巧,雖有分淺、中及深刺,但就算深刺,其深度亦只是剛穿過脂肪層,未深入肌肉,因而相對不痛。
是次研究針對頸痛治療,落針穴位及療效順序如下:
1.中脘•健脾理肌
2.關元•補腎強骨
3.商曲•局部止痛
4.滑肉門•疏通經絡
鎮痛藥箱
好多人一有肩頸痛,初期大多不求醫,自行購買止痛成藥鎮痛。止痛成藥主要分為兩大類,藥效通常於半小時至一小時內發揮。雖然止痛成藥的成分非常安全,但仍須注意服食劑量。
單純止痛藥
成 分: Paracetamol或 Acetaminophen
用 量:每日不應超過 4,000毫克,即是
8粒(每粒通常為 500毫克)。
禁 忌:成分安全,空腹或飽肚食均可。
非類固醇止痛藥( NSAID)
成 分: Aspirin、 Ibuprofen及 Naproxen
用 量:每日不應超過 2,400毫克,即是
12粒(每粒通常為 200毫克)。
禁 忌:會刺激胃液分泌,應飽肚服食,
有胃部不適者則不宜服用。另外
哮喘及腎病患者均應於服用前先
諮詢醫生。
淺層施針痛感低
不過,是次臨床測試,則採用遠離病灶、落針較淺的腹針療法。博愛醫院中大中醫臨床教研中心(沙田)中醫服務主任郭元琦指出:「腹針通過針刺腹部特定穴位較淺層位置,相對傳統針刺手法,痛楚較低,幾近無痛,而且由於不用在頸部穴位落針,可降低治療風險。」
針灸兩週 頸痛減七成
測試利用科學化的隨機雙盲測試,分「真針組」和「假針組」,前者接受腹針治療,後者則接受不真正落針的「安慰治療」,而療程則每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兩週共六次。嚴小姐笑言自己也不知獲安排進入哪一組,但卻在療程中段,已確認自己入了「真針組」,「落針真係唔覺痛,而且治療環境好溫暖、好舒服,做到療程中段,我已經肯定自己入了真針組,因為頸痛明顯紓緩咗好多。」
事實上,研究團隊的研究數據證實,患者頸痛程度大減外,追蹤調查亦發現療效能持續。郭元琦教授解釋:「研究利用三個評估工具,以了解患者在治療前後,頸痛的改善情況,根據用以評估頸痛情況及活動功能的 Northwick Park頸痛量表評分,治療後,病人頸部痛楚感覺減近四成。」
此外,用以評估疼痛程度的「頸痛視覺模擬量表」數字更反映,疼痛程度大減近七成,成效顯著。患者於治療後十二週再接受相同評估,結果發現療效仍能維持。
雖然是次研究反映腹針治頸痛成效不錯,針刺痛楚低,以及安全度高,大部分人,特別是怕痛人士均適合接受治療,惟郭元琦教授提醒:「孕婦、凝血病障礙患者、腹部有皮膚破損、敏感發炎,甚至太瘦者,均未必適合接受腹針治療。」
鬆頸防痛
雖則是老生常談,但卻是至理名言,姿勢不佳或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會令頸部肌肉過勞,嚴重者可導致頸椎錯位。專家教路,工作每半小時至一小時,應休息一會,做做鬆頸運動,每組十次,做兩組,可預防頸痛。
拉鬆後頸 A
動 作:腰保持挺直,手指輕按下巴,頭部垂直昂後,會感到後頸肌肉有輕微拉扯感覺。
功 效:放鬆後頸肌肉
鬆弛肩背 B
動 作:雙手舉高,成 90度,雙手向後
轉圈。
功 效:放鬆肩背肌肉
撰文:葉凱欣
攝影:關永浩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