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掃呢頁CODE去手機
請LIKE FACEBOOK“新專頁”THANKS!
鍾意我? D 熱爆文章嗎?
即刻“讚”接收更多熱爆?!
唔要再顯示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50件不能持有的古董 [壹週刊 - 1450 - 專欄] __,M1,

文有第壹50件不能持有的古董炒股票滿身銅臭可變金融才俊,收古董附庸風雅同樣可成文人雅士。想有錢又有墨水,要夠中環,亦要有品味。話題要夠中環,今期不能錯 ...






文有第壹

50件不能持有的古董

炒股票滿身銅臭可變金融才俊,收古董附庸風雅同樣可成文人雅士。想有錢又有墨水,要夠中環,亦要有品味。話題要夠中環,今期不能錯過股壇長毛( David Webb)的「謎網 50」。問題是,如何有品味地八卦這「 50隻不能持有的股票」呢?讓我給你表演一下吧。

每位藏家心中都有自己的「 50件不能持有的古董」。何解剛剛又是半百之數?想深一層,當初那「謎網 50」何嘗不是像師奶言情小說《格雷的五十道色戒》( Fifty Shades of Grey)一樣又是標題黨?我當然知道,炒股票的叫炒家,收古董的叫藏家。然而,股票有「老千股」,古董亦有「假古董」。股票市場有受規管的貨源歸邊,古董市場其實老早已有無王管的集中收藏,我說古董拍賣完全沒有造價行為你信不信?

兩個考眼光的投資市場,古董的流動性( liquidity)不及股票是老生常談。股票市場可以炒「即日鮮」,拍賣行的朋友跟我說行內所謂的交易依靠三個 D:死亡( Death)、債務( Debt)、離婚( Divorce),卻不是藏家日日碰到的,因此古董市場有持貨至少七年之說。但聽說這個傳統的「七年之癢」,近年隨藝術品市場全球化及金融化而愈縮愈短。全球化,除了是中國化,俄羅斯及中東產油國的富豪藏家收藏習慣都跟以往歐美主導的有所不同,後果是以投資心態「入市」的年輕藏家愈來愈多。另外,藝術品按揭、基金化甚至證券化的新趨勢,也大大增加了投資古董市場的流動性。美國幾年前已有金融創科公司以眾籌集資方式,推出過不同類別的藝術品基金。本地市場亦不落後,不久前在香港舉行首次拍賣的上市公司中國藝術金融,是做藝術品典當業務起家的,而據我所知香港最近更有以頂尖藝術品鑑辨專家做顧問的私募基金,幫投資者尋寶賺取高回報。時至今日,流動性已不再是股票與古董市場最根本的分別。收藏與金融的巧妙結合是個非常有趣的研究課題,但與「謎網 50」有關,是在不同監管環境之下,專家評論意見對市場的影響亦大有不同。

股海未必有明燈,鑑證藝術作品更是不易達致共識,各專家有各自的「 50件不能持有的古董」不足為奇。元朝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是個好例子,乾隆當年認為是真的那卷今天好些專家認為是贗品,乾隆認為是假的那卷今天有專家認為是真跡。不要以為月亮是外國的圓,剛以三十多億元天價成交的《救世主》,是否出自達文西專家仍有爭議,我認為更有趣的「獨立藝評人」故事,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前館長 Thomas Hoving一口否定一幅疑似抽象表現主義大師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的畫作(這位前館長對自己的品味一向信心爆棚,出版過一本記錄了 111件《 Greatest Works of Art of Western Civilization》的書。為什麼不多不少是 111件?答案你懂的)。前館長這位獨立藝評人堅持一件作品的真假定斷主要是看其藝術風格是否與作者一致,其他科學上的佐證都是次要。有趣的是,指紋鑑定顯示畫布上的指紋同樣出現過在波洛克的畫室和他另一幅公認的真跡上。市場怎樣看?聞說擁有這幅「波洛克」的女士先後拒絕了二百萬美元和九百萬美元的交易,因為她堅信那幅畫至少值五千萬美元。

從「 50隻不能持有的股票」到「 50件不能持有的古董」,經濟學者對「謎網 50」感迷惘的除了 50之數有點標題黨,還有這些股評人藝評人都漠視了需求定律。不能持有,是什麼價格下不能持有呢?難道免費送你也要不過?古董市場上準買家不肯定那幅「波洛克」的真偽只願出價九百萬美元,反映了獨立藝評人的一家之言並未完全摧毀市場。另一個市場就不同了,上市公司一旦被監管機構認定為「老千股」而遭勒令除牌,股票市場上的大小股東可不像古董市場的大小藏家般可等待翻身之日。更嚴重的問題是,當獨立股評人俘擄了監管機構( Regulatory Capture),沒有內部指引約束,獨立股評人在市場買賣會導致市場對監管機構信心盡失。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又稱證管會)在二○○九年爆出過一宗醜聞,醜聞指證管會內兩位律師的股票買賣有利益衝突之嫌。之後證管會收緊內部守則,進一步限制員工股票買賣活動,例如不准買賣被證管會調查的公司股票、規定任何股票買賣要預先獲得批准等。弔詭的是,新守則執行起來是變相強迫證管會員工在調查某上市公司前把其股票全部沽出。研究發現,新守則執行後證管會的員工在股市上賺到比市場不尋常地高的投資回報,有專家因此建議全面禁止證管會員工持有任何個別公司的股票。我不清楚香港證監會的內部守則怎樣,我只記得當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煞有介事地澄清監管機構絕非根據「謎網 50」照單執藥,證監會企業融資高級總監戴霖卻承認與股壇長毛不時有聯絡。任由市場人士(包括獨立股評人)成功俘擄證券業監管機構,後果比美國證管會員工炒股的利益衝突醜聞更嚴重吧。

股評人和藝評人的角色,應該像球評人一樣不會邊做球員邊俘擄球證。然而,當股市像強雄口中的球壇般「球證、旁證、足協、足總、足委,全部都係我的人」,好好培養中環品味然後投資沒有「球證」的古董市場,可能反而贏面更高。

徐家健︰芝加哥經濟學神,畢業後拒入華爾街投行,跑到全美最多經濟學者仰慕張五常的克林信大學( Clemson University)

當教授。近年港美兩邊走,曾在港大、中大、科大及理大任教。為求貼地,偶然亦會入商業世界提供顧問服務。


鍾意就快D Share啦!